八的组词
八常见的组词有:八斗,八叉,八哥,八行,八木天线,八宝饭,八闼,八体书,八卦阵,八镇,八诀,八花砖,八太爷,八郄,八寸三分帽子,八戎,八节,八纪,八经,八都纸,八丁兵,八观,八览,八项注意,八字帆,八达,八阵图,八秩,八面锋,八关
词语 | 解释 |
---|---|
八斗 | 八斗 bā dǒu1.见"八斗才"。 |
八叉 | 八叉 bā chā1.两手相拱为叉。唐温庭筠才思敏捷﹐每入试﹐叉手构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筠﹞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后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
八哥 | 八哥 bā gē鸟类,椋鸟科。全身漆黑,额前羽毛耸立。双翅有白斑,飞行时显出八字形,故名。中国南方常见鸟类。啄食蝗虫、金龟子等害虫,对农业有益。能仿效其他鸟的鸣声,经训练能模仿人的语音。 |
八行 | 八行 bā háng1.《后汉书.窦章传》"更相推荐"李贤注引汉马融《与窦伯向(章)书》曰:"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谓信纸一页八行。后世信笺亦多每页八行﹐因以称书信。近代多指请托的信件。 |
八木天线 | 八木天线 bā mù tiān xiàn由平行的振子天线单元组成的定向天线。日本八木秀次提出,故名。与馈线相接的为有源振子,其后有一单元为反射器,前边有几个单元称引向器。选择各单元长度及其间距,可在指向引向器的方向上获得最大辐射和接收。结构简单,增益高。广泛用于超短波。 |
八宝饭 | 八宝饭 bā bǎo fàn1.一种用糯米加豆沙﹑猪油﹑白糖以及桂圆﹑红枣﹑莲子等多种辅料蒸制的甜食。所加之物﹐各地不尽相同。 |
八闼 | 八闼 bā tà1.见"八达"。 |
八体书 | 八体书 bā tǐ shū1.指八种书体。 |
八卦阵 | 八卦阵 bā guà zhèn传说的一种按八卦方位布置的阵法。后用以比喻令人难以捉摸的巧妙安排:就像走进了八卦阵,摸不清门道。 |
八镇 | 八镇 bā zhèn1.四方及四隅。 |
八诀 | 八诀 bā jué1.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诀。 |
八花砖 | 八花砖 bā huā zhuān1.唐德宗时翰林院厅前有花砖道﹐学士入值以日影及五砖时为准﹐李程每于日影过八砖始至﹐人号为"八砖学士"。见唐李肇《翰林志》。后以"八花砖"为任职翰林院的典实。亦用为晩起的典实。 |
八太爷 | 八太爷 bā tài yé1.旧时称兵为"丘八"﹐又称"八太爷"﹐含贬义。 |
八郄 | 八郄 bā xì1.春秋晋国郄氏有三卿﹑五大夫﹐故号八郄。 |
八寸三分帽子 | 八寸三分帽子 bā cùn sān fēn mào zǐ1.原指人人可戴的帽子。比喻到处适用。 |
八戎 | 八戎 bā róng1.八方之戎。 |
八节 | 八节 bā jié1.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 |
八纪 | 八纪 bā jì1.犹八维。 |
八经 | 八经 bā jīng1.旧谓八种永恒不变的礼法。 |
八都纸 | 八都纸 bā dū zhǐ1.一种适于写毛笔字的手工制纸。色微黄。 |
八丁兵 | 八丁兵 bā dīng bīng1.南北朝北周实行过的一种兵制﹐把境内民丁分八批轮换服役。 |
八观 | 八观 bā guān1.对人的八种观察方法。 |
八览 | 八览 bā lǎn1.《吕氏春秋》中的八个大篇名的合称。 |
八项注意 | 八项注意 bā xiàng zhù yì1.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纪律。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行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八项注意如下:(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
八字帆 | 八字帆 bā zì fān1.行船风向不利时﹐须借帆使风﹐反复循"V"形路线前进。"V"形似"八"字﹐故名"八字帆"。 |
八达 | 八达 bā dá1.道路八面相通。 2.亦作"八闼"。八牖。 3.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 5.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
八阵图 | 八阵图 bā zhèn tú1.古代用兵的一种阵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下﹐累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唐杜甫《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遗址传说不一:(1)《水经注.沔水》谓在陕西沔县东南诸葛亮墓东。(2)《水经注.江水》﹑《太平寰宇记》谓在四川奉节县南江边。(3)《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谓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后以比喻巧妙难测的谋略。 |
八秩 | 八秩 bā zhì1.亦作"八帙"。亦作"八袠"。 2.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
八面锋 | 八面锋 bā miàn fēng1.《永嘉八面锋》一书的省称。据考﹐其书为南宋陈傅良作﹐系预拟程式供士子考试答策揣摩之用。言能应付各类策问﹐且无往不利﹐故名。清陈春跋云:"物之不可犯者锋﹐锋而至于八﹐则面面相当﹐往无不利﹐场屋救钝之药﹐莫此为善矣。"章炳麟《箴新党论》:"对策《八面锋》﹐贵于当世。"后以比喻一种能应付各种世态人情的手段。 2.形容措词圆滑﹑模棱两可﹐无论从那方面讲都说得通。算命﹑看相的人多用此类措词愚弄群众﹐以显其灵验。 |
八关 | 八关 bā guān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