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阵图的简介:

bā zhèn tú
1.古代用兵的一种阵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下﹐累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唐杜甫《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遗址传说不一:(1)《水经注.沔水》谓在陕西沔县东南诸葛亮墓东。(2)《水经注.江水》﹑《太平寰宇记》谓在四川奉节县南江边。(3)《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谓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后以比喻巧妙难测的谋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作战时的一种阵法。相传为三国诸葛亮所作。其遗迹说法有三:一、在陕西沔县东南。二、在四川新都弥牟镇。三、在四川奉节南。《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2. 诗名。唐杜甫所作。五言绝句。全诗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所撰写的文集名,但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八阵图》并不是一个通用词汇或短语。通常情况下,“八阵图”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法阵型,由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创制,它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战术体系,可以变化出多种战斗形态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

不过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如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等,有时候会提到《八阵图》,作为描述或引用诸葛亮智慧的一种方式。因此,如果要进行解释,通常是围绕着“八阵图”这一军事概念展开的。

八阵图详解

  1. 基本含义:“八阵图”是诸葛亮创造的一套复杂的战术体系和阵法。
  2. 历史背景:诸葛亮在蜀汉时期利用这套阵法训练士兵、布置战场,体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对兵法的深刻理解。
  3. 特点:该阵法根据地形、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灵活变化,可以形成多种形态,具有很强的战术灵活性。

造句

  1. 古人云:“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诸葛亮以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创制了《八阵图》,为蜀汉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持。
  2. 在这次模拟对抗中,团队借鉴了《八阵图》的理念,灵活调整战术,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诸葛亮的智慧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中有大量体现,《八阵图》更是成为了他军事才能的一种象征。
  4. 这场战争之所以胜负难分,就是因为双方都熟悉《八阵图》,使得战斗局势变得极为复杂。
  5. 在现代,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八阵图”,但在军事策略制定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请注意,这里的解释主要基于对“八阵图”作为兵法阵型的理解,并非指代具体的文献或作品《八阵图》。对于需要更准确的文化、历史背景信息的场景,请进一步查证相关资料。

分词解释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zhèn

1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线。~势。严~以待。2 战场:~地。~亡。冲锋陷~。3 量词,指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发。~痛。下了一~雨。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3 画:画影~形。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