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病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病的简介:
bā bìng
1.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南齐永明中沈约等倡声病说﹐至唐始有八病的名目﹐宋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宋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
1.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南齐永明中沈约等倡声病说﹐至唐始有八病的名目﹐宋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宋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八病》是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术语,特指诗歌、辞赋等文体在文字构成与音韵搭配上常见的八种不足之处。这八个缺点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文学流派可能对“八病”的定义有所调整和变化。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平头:指诗句首尾的字音相同。
- 正对:即对句间完全重复或者过于相近,缺乏新意。
- 蜂腰:指的是诗句中某一位置上的节奏不均匀,如第二字或第四字重读,显得僵硬。
- 鹤膝:指诗句尾部过于拖沓,失去精炼之美。
- 大韵:是指诗歌的韵脚在某些部分重复使用,缺乏变化。
- 小韵:与“大韵”相对,指的是诗中较小范围内字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情况,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 孤平:指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句子(非押韵位置)中只有一个单数声调的字的情况,在格律严谨的作品中被认为是不雅的。
- 上尾:指诗句中最后一个字的位置使用了与首字相同的读音,给人以重复之感。
造句示例
- 平头现象在现代诗作《静夜思》中有所体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光”和“霜”的开头音相同。
- 蜂腰出现在一些不规则的句子表达中,比如:“他走—着,似乎—没有—目的地。”这种结构显得生硬。
- 鹤膝常常让人想到一句古诗:“万里江山入画楼”,这里的“江”和“楼”的结尾音相同,使诗句显得拖沓。
- 大韵出现在这样的句子中:“春天里,/花儿开遍了山岗。”这里,“了”字重复使用,使得诗意缺乏变化。
- 小韵则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句子中:“她独自走着,/脚步轻轻地。”其中“着”和“轻”的结尾音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诗人都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而且对于《八病》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学术视角。上述解释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具体作品及文学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