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体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体书的简介:

bā tǐ shū
1.指八种书体。

  • AI解释

《八体书》,通常指的是汉字书写中的八种主要字体,它们是秦代至汉朝时期流行的书法形式。这八种字体分别为:大篆、小篆、分书(即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行草和章草。

  1. 大篆:古代的一种较为古朴的书写方式,主要用于金文或青铜器铭文中。
  2. 小篆:秦朝统一六国后所推行的标准字体,以结构方正、线条匀称著称。
  3. 分书(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是一种笔画简化、字形扁平的书写方式。
  4. 草书:一种书写快速、笔画连贯的形式,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种类型。
  5. 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既有楷书的规范又不乏草书的灵动。
  6. 楷书:也称为正书或真书,是现代通行的标准书写体,结构严谨、笔画清晰。
  7. 行草:在行书中融入了草书的部分特征,既保留了行书的流畅感,又有草书的变化多样。
  8. 章草:早期的一种草书形式,保留了一些篆书或隶书的要素。

以下是五个使用《八体书》概念进行造句的例子:

  1. 为了研究汉字演变的历史,他花费大量时间临摹了不同字体,从大篆到楷书,每一种都让他受益匪浅。
  2. 汉字书法展览中,观众们被展出的各种字体所吸引,既有工整的隶书,也有流畅的行书和狂放的草书。
  3. 这位书法家擅长多种书写风格,在他的作品集中,既有规范的小篆,也不乏飘逸的行草。
  4.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他自学了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并能自如地在书法作品中运用这些字体。
  5. 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了从秦朝到汉代的各种八体书艺术作品,观众们惊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分词解释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