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组词

夏常见的组词有:夏后,夏侯妓衣,夏典,夏甲,夏历,夏日可畏,夏凊,夏完淳(1631-1647),夏篆,夏后开,夏宗,夏课,夏雩,夏节,夏令,夏后氏,夏雪,夏绿林,夏声,夏涝,夏羊,夏屋渠渠,夏庭,夏中,夏数,夏官,夏狄,夏后启,夏黄公,夏衍(1900-1995)

词语 解释
夏后 xià hòu1.见"夏后氏"。
侯妓衣 夏侯妓衣 xià hóu/hòu jì yī/yì1.帘的异称。
夏典 xià diǎn1.夏代典籍。
夏甲 xià jiǎ1.夏朝君主孔甲。
夏历 xià lì俗称“农历”。阴阳历的一种。以朔望月为基础,以置闰来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13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每月合朔之日,称为初一。月的天数基本能反映月相。中国在采用公历纪年的同时,仍沿用这一传统历法。
日可畏 夏日可畏 xià rì kě wèi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凊 xià qìng1.谓侍奉父母,夏天使之凉爽。
完淳(1631-1647) 夏完淳(1631-1647) xià wán chún/zhūn (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即跟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夏允彝兵败自杀后,又与陈子龙等联合太湖义兵继续抗清。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被捕后不屈被杀,年仅十六岁。所作诗赋慷慨悲壮,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夏篆 xià zhuàn1.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
后开 夏后开 xià hòu kāi1.见"夏启"。
夏宗 xià zōng1.诸侯夏天朝见天子。
夏课 xià kè1.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亦称"夏课"。 2.泛指举业。
夏雩 xià yú1.古代夏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夏节 xià jié1.夏季。
夏令 xià líng/lǐng/lìng1.相传为夏代的月令之书。
后氏 夏后氏 xià hòu shì/zhī1.指禹受舜禅而建立的夏王朝。称夏后氏。亦称"夏氏"﹑"夏后"。
夏雪 xià xuě1.夏季降雪。 2.夏季未消的雪。
绿林 夏绿林 xià lǜ lín又称“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分布在西欧、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北美洲东部等地。
夏声 xià shēng1.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夏涝 xià lào1.夏季雨水过多。
夏羊 xià yáng/xiáng1.黑色羊。因夏后氏尚黑,故名。
屋渠渠 夏屋渠渠 xià wū qú qú夏:通“厦”;渠渠:高大的样子。形容房屋高大而深广。
夏庭 xià tíng1.夏之王庭。 2.引申指夏王朝。
夏中 xià zhōng1.犹夏季。 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夏数 xià shù/shǔ/shuò1.指夏历。
夏官 xià guān1.官名。《周礼》载周时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时,曾改兵部尚书为夏官,不久仍复旧名。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后用为兵部的别称。
夏狄 xià dí1.见"夏翟"。
后启 夏后启 xià hòu qǐ1.见"夏启"。
黄公 夏黄公 xià huáng gōng1.商山四皓之一。汉初隐士。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因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见《史记.留侯世家》司马贞索隐。
衍(1900-1995) 夏衍(1900-1995) xià yǎn (1900-1995)剧作家,散文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去日本留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左联,并从事进步电影的开拓与领导工作。抗战期间主办《救亡日报》等。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局局长、中国影协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电影剧本《狂流》、《春蚕》、《风云儿女》,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秋瑾传》等。有《夏衍选集》。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夏的二字词语

夏的三字词语

后开 后氏 绿林 后启 黄公 官正 令时 伯阳 虫疑 候鸟 令营 江城

夏的四字成语

侯妓衣 日可畏 屋渠渠 虫语冰 虫朝菌 五郭公 虫疑冰

其他字的组词

乆组词 为组词 田组词 䒔组词 ⺫组词 养组词 药组词 胎组词 荞组词 样组词 脑组词 谆组词 梦组词 盖组词 衙组词 赘组词 㩶组词 靆组词 㶞组词 囓组词 讛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