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纮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纮的简介:
bā hóng
1.八方极远之地。 2.泛指天下。
1.八方极远之地。 2.泛指天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纮,维也。古代以为八纮即为天下。《淮南子.墬形》:「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遍览八纮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八纮》是中国古代用来形容辽阔天地、广袤疆域的一个词汇。在古代,人们用“四方”来指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八纮”则是对这四面之外的更广阔空间的一种概括。“纮”,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是指悬挂帝王玉玺的带子,后被引申为纲维、法度等意。所以,“八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将天地间的各个角落都囊括在内的广泛范围。
【详细解释】 1. 八方:指的是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 2. 四方之外:指超出四面之上的更远的方位,象征着极远的地方或广阔的天地。 3. 辽阔疆域:形容国家疆土极为宽广。
在古文或诗词中,“八纮”常用来描述国家领土的广大、宇宙空间的浩瀚等意象。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子,虽然直接未用到“八纮”,但通过描绘壮阔景象来表达出相似的概念。
【造句】 1. 从八纮之内到天涯海角,我们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2. 八纮之外,未知的世界等待着勇敢的探险者去探索。 3. 古代帝王常以“八纮”自居,彰显其统治范围之广。 4. 八纮之内皆是吾土,四海为家,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5. 他胸怀八纮天地般广阔的心胸,愿意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分词解释
八
bā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