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犍度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犍度的简介:

bā jiān dù
1.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 AI解释

关于“八犍度”的理解,首先需要指出,“八犍度”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或成语。在中文中,通常会有直接对应的词语或者表达类似意思的不同说法。不过,在佛教文化中,这个词可能有所指代的内容。

佛教中的解释

  1. “犍度”:在巴利语和梵文中,“犍度”(Khandha)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巴利语佛教术语之一。“八犍度”可能是指《法住集念经》等文献中提到的八个部分或组成部分。这些“犍度”通常指的是构成人类经验的所有心理和物理方面。

  2. 具体解释:在佛教心理学中,“八犍度”通常指五盖(贪欲、嗔恚、昏沉睡意、掉举、疑)加上色、受、想、行四大的组合,但具体的分类可能因不同文献和传统而有所差异。更常见的是“五蕴”或“十二处”的概念。

佛教术语的解释

  • 色犍度(Rūpa-khandha):指物质世界。
  • 受犍度(Vedanā-khandha):感觉体验。
  • 想犍度(Saññā-khandha):观念或认识。
  • 行犍度(Sankhara-khandha):思维和习惯性行为。
  • 识犍度(Viññāṇa-khandha):意识。

造句

  1. 佛教徒通常通过冥想来观照这八种不同的“犍度”,从而达到更高的觉悟状态。
  2. 禅修中,修行者会专注观察自己的色、受、想、行四大的变化过程。
  3. 在佛教心理学的框架内,“八犍度”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经验的所有方面。
  4. 通过辨识和转化“八犍度”,人们可以更好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5. 每个修行者都希望通过了解这八个部分来减少痛苦并最终实现涅槃。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造句是基于“八犍度”在佛教中可能具有的意义进行的扩展解释。如果您有特定的语境或来源,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