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组词
士常见的组词有:士家,士乡,士服,士大夫,士节,士人,士夫画,士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士族,士风,士民,士夫,士儒,士习,士姓,士兵,士众,士农工商,士坦,士马精强,士穷见节义,士胄,士宦,士籍,士友,士论,士林,士议,士卒
词语 | 解释 |
---|---|
士家 | 士家 shì jiā/gū/jie1.魏晋时,职业士兵的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为兵。 |
士乡 | 士乡 shì xiāng1.春秋齐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 |
士服 | 士服 shì fú/fù1.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 |
士大夫 | 士大夫 shì dà/dài/tài fū/fú古代官僚阶层。也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读书人:自少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充乎士大夫之列。 |
士节 | 士节 shì jié1.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
士人 | 士人 shì rén1.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2.人民;百姓。 3.士卒;将士。 |
士夫画 | 士夫画 shì fū/fú huà1.画家的画,文人的画。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 |
士的 | 士的 shì de1.英语stick的音译。手杖。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士族 | 士族 shì zú又称“世族”。东汉后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士族势力在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消亡。 |
士风 | 士风 shì fēng1.士大夫的风度。 2.士大夫的风气。 |
士民 | 士民 shì mín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
士夫 | 士夫 shì fū/fú1.青年男子。 2.通称男子。 3.士大夫;读书人。 |
士儒 | 士儒 shì rú1.文人,读书人。 |
士习 | 士习 shì xí1.士大夫的风气;读书人的风气。 |
士姓 | 士姓 shì xìng1.士族。指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的豪门大姓。 |
士兵 | 士兵 shì bīng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
士众 | 士众 shì zhòng1.众士兵。指部队的普通战斗成员。 |
士农工商 | 士农工商 shì nóng gōng shāng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士坦 | 士坦 shì tǎn1.英语stamp的译音。邮票。曾通行于香港等地的粤方言中。 |
士马精强 | 士马精强 shì mǎ jīng qiáng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士穷见节义 | 士穷见节义 shì qióng jiàn jié yì士:读书人;穷:困窘;节义:节操,气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
士胄 | 士胄 shì zhòu1.士族;阀阅世家子弟。 |
士宦 | 士宦 shì huàn1.做官的人。 2.仕宦。旧称任官职。 |
士籍 | 士籍 shì jí1.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明洪武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唐代称进士登科记,宋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 |
士友 | 士友 shì yǒu1.古代称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 |
士论 | 士论 shì lùn/lún1.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
士林 | 士林 shì lín文人士大夫,知识界:清名映士林|一变士林风气。 |
士议 | 士议 shì yì1.士大夫的舆论﹑评价。 |
士卒 | 士卒 shì zú/cù士兵: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