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夫的拼音、解释、组词

士夫的简介:

shì fū/fú
1.青年男子。 2.通称男子。 3.士大夫;读书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年轻男子。《易经.大过卦》:「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2. 士大夫阶层的人。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闻得众人有言,恐怕不稳,又去揭债,央本县显要士夫,写书嘱托知县相公。」

3. 文人。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四:「近日士夫,争学杜诗,不知读书果曾破万卷乎?」

4. 男子的通称。金.元好问〈聂孝女墓铭〉:「不于士夫,一女之畀。铭以表之。」

“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阶层,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官僚身份或在政治、学术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儒家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较高的文人士人或者官员。“士大夫”的概念不仅限于指代具体的人物,还象征着一定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详细解释:

  • “士”:古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通常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
  • “大夫”: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一种职位等级,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中央或地方担任重要行政职务的官员。在早期,“士”和“大夫”的地位有所区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逐渐融合。

造句:

  1. 在宋代,许多士大夫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倡导仁政。
  2. 士大夫阶层对国家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成为文化的瑰宝。
  3. 尽管士大夫在古代社会中有较高的地位,但他们也面临着科举考试的巨大压力和仕途上的风险。
  4.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常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目标。
  5. 这位曾经的士大夫,在退休后依旧心系国家大事,经常向朝廷献计献策。

分词解释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