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习的拼音、解释、组词

士习的简介:

shì xí
1.士大夫的风气;读书人的风气。

  • AI解释

《士习》这个词汇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固定、广泛使用的成语或术语,而可能是指关于“士人”(古代指有学问、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习惯、风习或者风气。在中国文化中,“士”的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士大夫。

详细解释

  1. 出处与背景:在古籍文献中,并没有直接以《士习》为名的作品或章节,《士习》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描述性词语被使用。从字面上理解,“士”指的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而“习”则可以指习惯、风气或者风习。

  2. 含义:《士习》通常用来描述士人(包括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行为方式、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等。它可以用于形容士人群体特有的行为准则或社会风尚,强调其在品德修养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特点。

  3.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概念不仅限于职业身份,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格标准的象征。《士习》所指的行为习惯或风气,往往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与理想人格。

造句

  1. 在那个时代,《士习》注重谦虚谨慎、以德服人,这种风气深深地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 按照当时的《士习》,读书人不仅要学富五车,还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王子虽然出身显赫,但他却极力遵循《士习》中的美德,如勤勉、节俭等。
  4. 这位前辈的言行始终遵循着《士习》,他总是以君子之风处世待人。
  5. 在古代,《士习》提倡的清廉自守和以民为本的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造句是基于对“士”这一概念及其文化背景的理解而构建的,并非直接出自古籍中的具体内容。在使用这些句子时,请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适当调整。

分词解释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 学:~文。~武。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5 相因:世代相~。~~相因。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