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士子的简介:

shì zǐ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有官职的人。《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2. 读书人。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

《士子》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有学问、有志向的知识分子,多用于对有一定文化水平、地位较低的知识分子或文人的尊称。现代有时也会用它来泛指学生或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详细解释:

  1. 身份特征:士子通常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或者是家境较为清寒但有着浓厚读书兴趣和求学愿望的年轻人。
  2.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非常重视教育,士子往往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格追求。他们不仅追求个人学问的积累,也强调社会责任感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培养。
  3. 精神风貌:在古代文人眼中,“士”是一种社会地位较高、道德品质高尚的知识分子群体。“士子”则更加侧重于指代那些尚处于求学或仕途初期阶段的年轻人。

造句:

  1. 在古代,许多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2. 小明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子,为此他每天都会坚持阅读和学习。
  3. 那个年代的士子们大多怀揣着为国家效力的理想,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学问与品格。
  4. 为了实现成为士子的梦想,这位青年废寝忘食地研读经史子集。
  5.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有学识、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子。

分词解释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