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的组词
五常见的组词有:五县,五凤楼,五绝,五词,五谷不升,五牙,五通神,五部,五坊小儿,五月粜新谷,五权,五声,五时,五臧,五灵神,五侯第,五帝坐,五丈,五气朝元,五内俱崩,五识,五色云气,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神水,五晓,五诸侯,五至,五门,五湖,五斗米道,五褲咏
词语 | 解释 |
---|---|
五县 | 五县 wǔ xiàn/xuán1.指汉代长安附近的长陵﹑安陵﹑阳陵﹑武陵﹑平陵五县。 |
五凤楼 | 五凤楼 wǔ fèng lóu1.古楼名。唐在洛阳建五凤楼,玄宗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梁太祖朱温即位,重建五凤楼,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宋周翰《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
五绝 | 五绝 wǔ jué“五言绝句”的简称。见“五言诗”。 |
五词 | 五词 wǔ cí1.见"五辞"。 |
五谷不升 | 五谷不升 wǔ gǔ bù shēng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
五牙 | 五牙 wǔ yá1.古战舰名。 2.道教语。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初生之气。 |
五通神 | 五通神 wǔ tōng/tòng shén1.旧时江南民间供奉的邪神。传说为兄弟五人。其别称甚多,有"五通"﹑"五圣"﹑"五显灵公"﹑"五郎神"﹑"五猖"等。唐宋时即有之。 |
五部 | 五部 wǔ bù1.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2.指古代高句骊国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高句骊国。 3.中医指额﹑颏﹑鼻﹑左腮﹑右腮。 |
五坊小儿 | 五坊小儿 wǔ fāng/fáng xiǎo ér/er1.对五坊人员的蔑称。因其仗势虐人,百姓恶之,故称。 |
五月粜新谷 | 五月粜新谷 wǔ yuè tiào xīn gǔ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
五权 | 五权 wǔ quán1.谓治军治国应权衡之五事。 2.五种重量单位。 3.指民国时中央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
五声 | 五声 wǔ shēng1.指宫﹑商﹑角﹑征﹑羽五音。 2.五听。 3.汉语字音的五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去﹑入。 4.病人的五种声音。中医借以诊察病情。即呼﹑笑﹑歌﹑哭(或为悲)和呻。 |
五时 | 五时 wǔ shí1.谓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泛指一年四季。 2.佛教语。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盘所说之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盘时。 |
五臧 | 五臧 wǔ zāng/zàng/cáng1.见"五藏"。 |
五灵神 | 五灵神 wǔ líng shén1.古代神话谓麟﹑凤﹑龟﹑龙﹑白虎五种灵异鸟兽,并各有其神。合称"五灵神"。 |
五侯第 | 五侯第 wǔ hóu/hòu dì1.泛指权贵豪门之家。 |
五帝坐 | 五帝坐 wǔ dì zuò1.星座名,属太微垣。"坐"同"座"。 |
五丈 | 五丈 wǔ zhàng1.见"五丈原"。 |
五气朝元 | 五气朝元 wǔ qì zhāo/cháo yuán1.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叫五气朝元。 |
五内俱崩 | 五内俱崩 wǔ nèi jù bēng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
五识 | 五识 wǔ shí/zhì1.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 2.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唐元晓《起信论疏》卷上。 |
五色云气 | 五色云气 wǔ sè/shǎi yún qì1.道教指五脏之气。 |
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神水 | 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神水 wǔ lún bā guāng zuǒ yòu liǎng diǎn shén shuǐ1.见"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 |
五晓 | 五晓 wǔ xiǎo1.五更破晓时。 |
五诸侯 | 五诸侯 wǔ zhū hóu/hòu1.古星名。属井宿,共五星。 2.古星名。属太微垣,共五星。 |
五至 | 五至 wǔ zhì1.谓志﹑诗﹑礼﹑乐﹑哀达到的最高境界。 2.五种标准。 |
五门 | 五门 wǔ mén1.古代宫廷设有五门,自外而内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2.泛指宫城之门。 3.借指京城。 4.佛教语。坐禅所用的五大"对治法门",亦称"五停心观"。 |
五湖 | 五湖 wǔ hú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 |
五斗米道 | 五斗米道 wǔ dǒu/dòu mǐ dào1.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
五褲咏 | 五褲咏 wǔ kù yǒng1.指五袴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