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听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听的简介:
wǔ tīng
1.审察案情的五种方法。听,判断。
1.审察案情的五种方法。听,判断。
- AI解释
《五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审判制度,源自西周时期,是指通过观察当事人在法庭上的表情、言语、呼吸等五个方面的表现来判断案件是非和决定判决。这“五听”分别指:
- 辞听:即从当事人的言语表达中判断其是否诚实。通过聆听其言辞是否自相矛盾或前后不一,来评判其言行的真实性。
- 色听:根据当事人表情、面部神态的变化来判断其内心真实想法和情感状态。通常认为,内心有罪者在被问及案件时会有异常的表情反应。
- 气听:通过观察当事人的呼吸、声音等变化来判断是否说真话。通常假设说假话的人会表现出呼吸急促或声音颤抖等症状。
- 耳听:即倾听旁证和证据,通过听取他人证词以及相关证据材料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案件事实。
- 目听: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行为举止、姿态等方面来辅助判断。比如在某些情况下,法官会要求当事人进行简单的动作演示,以评估其言行一致与否。
造句示例:
- 古代的五听制度虽然简单原始,但当时法官确实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言语表达了解案情真相。
- 在一次审讯中,当被告的呼吸急促且声音颤抖时,法官根据气听的原则判断他可能在说谎。
- 律师为了证明自己的当事人是无辜的,在法庭上巧妙地运用了色听法则来揭示对方证人的心理变化。
- 通过对目听法则的灵活应用,办案人员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案件情况并作出合理判决。
- 虽然现在法律体系已经不再采用五听制度,但在某些情境下,通过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仍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重要信息。
分词解释
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听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