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的组词
郑常见的组词有:郑樵(1104-1162),郑光祖,郑州市,郑州梨,郑谷,郑公风,郑女,郑玄(127-200),郑花,郑州黄河大桥,郑振铎(1898-1958),郑人争年,郑虔三絶,郑绵,郑玄家婢,郑卫,郑圃,郑口,郑公泉,郑驿,郑重,郑舞,郑义,郑康成婢,郑儛,郑渠,郑庄好客,郑国三良,郑司农,郑履
词语 | 解释 |
---|---|
郑樵(1104-1162) | 郑樵(1104-1162) zhèng qiáo (1104-1162)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
郑光祖 | 郑光祖 zhèng guāng zǔ元代杂剧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曾任杭州路吏,卒于杭州。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剧作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倩女离魂》、《?梅香》、《王粲登楼》等八种。另存散曲若干。 |
郑州市 | 郑州市 zhèng zhōu shì河南省省会。在省境中部偏北,京广、陇海两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28年设市,后废。1948年复设。人口192万(1995年)。为中国新兴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特产黄河鲤鱼。市北黄河沿岸建有游览区。古迹有商代古城遗址和二里岗遗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此发起。市中心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高等学校有郑州大学等。 |
郑州梨 | 郑州梨 zhèng zhōu lí1.古时郑州以产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妇谐和。 |
郑谷 | 郑谷 zhèng gǔ/gǔ/yù1.汉郑子真隐居谷口。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
郑公风 | 郑公风 zhèng gōng fēng1.传说中得神助之风。 |
郑女 | 郑女 zhèng nǚ/rǔ1.指夏姬。郑穆公之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纻缟。"李善注引如淳曰:"郑女,夏姬也。"一说,指郑国的女子。吕向注:"郑女,郑国之女。" 2.指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后(南后)。 |
郑玄(127-200) | 郑玄(127-200) zhèng xuán (127-200)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入太学受业,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弟子多达数百千人。桓帝时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自成一家,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号称“郑学”。 |
郑花 | 郑花 zhèng huā1.花名。即山矾。 |
郑州黄河大桥 | 郑州黄河大桥 zhèng zhōu huáng hé dà/dài/tài qiáo在河南郑州以北。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双线铁路桥。长2890米。1960年竣工通车。在其上游不远处原有建于1905年的旧桥,因严重阻碍黄河排洪,于1988年拆除。 |
郑振铎(1898-1958) | 郑振铎(1898-1958) zhèng zhèn duó (1898-1958)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1922年创办《儿童世界》杂志。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并任大学教授。后旅居巴黎。建国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8年因飞机失事遇难。著有小说《桂公塘》,论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有《郑振铎文集》。 |
郑人争年 | 郑人争年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
郑虔三絶 | 郑虔三絶 zhèng qián sān jué1.谓唐郑虔诗﹑书﹑画皆精妙。唐李绰《尚书故实》:"郑广文(虔字)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虔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
郑绵 | 郑绵 zhèng mián1.古代郑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
郑玄家婢 | 郑玄家婢 zhèng xuán jiā/gū/jie bì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郑玄家婢"指知书的婢仆。 |
郑卫 | 郑卫 zhèng wèi1.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 2.指郑卫二国的音乐。 3.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 4.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
郑圃 | 郑圃 zhèng pǔ1.古地名,郑之圃田,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相传为列子所居。 2.指列子的学说和文字。 |
郑口 | 郑口 zhèng kǒu1.黄河在郑州的河口。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河在郑州决口。 |
郑公泉 | 郑公泉 zhèng gōng quán1.泉名。在浙江绍兴若耶溪旁。 |
郑驿 | 郑驿 zhèng yì1.见"郑庄驿"。 |
郑重 | 郑重 zhèng zhòng/chóng①殷勤:千里故人心郑重。②审慎严肃:郑重其事|郑重申明。 |
郑舞 | 郑舞 zhèng wǔ1.亦作"郑儛"。 2.春秋战国时郑国的舞蹈。 |
郑义 | 郑义 zhèng yì1.指东汉经学家郑玄受马融之学,为《易经》﹑《尚书》等所作的注释。 |
郑康成婢 | 郑康成婢 zhèng kāng chéng bì1.同"郑玄家婢"。 |
郑儛 | 郑儛 zhèng wǔ1.见"郑舞"。 |
郑渠 | 郑渠 zhèng qú/jǔ1.见"郑国渠"。 |
郑庄好客 | 郑庄好客 zhèng zhuāng hǎo/hào kè1.《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
郑国三良 | 郑国三良 zhèng guó sān liáng1.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
郑司农 | 郑司农 zhèng sī nóng1.指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
郑履 | 郑履 zhèng lǚ1.《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