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的拼音、解释、组词
郑国渠的简介:
zhèng guó qú/jǔ
古代关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长150多千米,灌田280万亩,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期仍发挥作用,唐代后逐渐堙废。
古代关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长150多千米,灌田280万亩,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期仍发挥作用,唐代后逐渐堙废。
- AI解释
《郑国渠》的详细解释
《郑国渠》,位于中国陕西省关中平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这个工程起始于公元前246年左右,由韩国水工郑国奉秦孝公之命修建,其主要目的是为秦国提供灌溉用水,同时也起到了防御匈奴的作用。
基本内容: 1. 位置与规模:《郑国渠》位于渭河平原,从泾河引水,全长约250公里。 2. 功能:它不仅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还为秦朝的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郑国渠》也是一条防御工事,可以作为抵御外敌的一道屏障。 3. 意义:工程的成功修建和运用,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造句
- 秦始皇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大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郑国渠》,它让关中平原成为了肥沃的土地。
- 在历史教科书中,《郑国渠》被讲述为是秦国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 如今我们参观《郑国渠》的遗址时,依然能感受到古代先民的伟大智慧和工程成就。
- 为了纪念这位水工的贡献,在当地还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
- 千年之后,《郑国渠》的故事仍旧激励着后来的人们,提醒他们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对《郑国渠》词语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的例子。
分词解释
郑
zhè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2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渠
qú,jù
1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道(亦指途径,门路)。沟~。2 大:~帅。~魁(首领)。3 方言,他:~侬(他,他们)。~辈。4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