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1693-1765)的拼音、解释、组词

郑燮(1693-1765)的简介:

zhèng xiè (1693-1765)
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 AI解释

郑燮(1693-1765)》所指的对象是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郑板桥。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其独特的画风和诗作闻名于世。

郑燮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如下:

  1. 早年经历:郑燮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塾接受教育,后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
  2. 创作生涯
  3. 他擅长书法、绘画,尤其以画竹闻名。其画作风格独特,用墨讲究,线条流畅,深受当时文人墨客喜爱。
  4. 在诗作方面,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日常生活场景,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哲理。
  5. 官场生涯:虽然郑燮在仕途上并不顺遂,但他在山东范县和兴化任知县时,以“爱民如子”的治政理念,赢得了民众的尊敬。
  6. 艺术风格:郑板桥的艺术风格以率真、自然见长。他的诗书画融合一体,被誉为“三绝”。

以下是五个使用“郑燮(1693-1765)”的造句:

  1. 郑燮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画家,还是个有思想深度的诗人。
  2. 他的画作《竹石图》是后人研究清代文人的珍贵资料。
  3. 题为《难得糊涂》是他自题的一方印章,充分体现了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4. 在范县任职期间,郑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治政理念。
  5. 后来人们把竹、石、兰花称为他的代表题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其中贡献良多。

分词解释

zhè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