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拼音、解释、组词
郑板桥的简介:
zhèng bǎn qiáo
即郑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即郑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 AI解释
《郑板桥》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清代著名画家、诗人和书法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是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尤其以“扬州八怪”之一的身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详细解释:
- 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擅长画兰竹、书法和诗文创作,其作品风格独特,主张“扬州八怪”中的艺术革新精神。他的画作以清秀、淡雅著称,尤以《墨竹图》闻名。
- 特点:郑板桥的绘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而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他在艺术上的创新意识对当时及后来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郑板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个充满才华的诗人。
- 我们可以从《郑板桥》的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 在现代画廊里也能见到许多模仿《郑板桥》风格的画作。
- 他的“扬州八怪”之一的身份,使他在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 郑板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郑板桥”的含义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