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的组词

袍常见的组词有:袍哥,袍套,袍仗,袍笏,袍鞾,袍服,袍袖,袍帔,袍鱼,袍罩儿,袍表,袍界,袍茧,袍领,袍段,袍铠,袍袄,袍花,袍袴,袍带,袍泽,袍泽之谊,袍皮老,袍绔,袍子,袍襺,袍褂,袍笏登场,袍褂党,袍带丑

词语 解释
袍哥 páo gē1.旧时活动于西南各省的帮会名。成员多数为城乡流氓无产者,成分复杂。 2.指袍哥帮会成员。
袍套 páo tào1.补服的别称。亦名外褂﹑外套。
袍仗 páo zhàng1.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 2.指衣着打扮。
袍笏 páo hù1.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2.泛指官服。 3.借指有品级的文官。
袍鞾 páo xuē1.袍服和靴。
袍服 páo fú/fù1.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袍袖 páo xiù1.袍子的袖管。
袍帔 páo pèi1.锦袍霞帔。
袍鱼 páo yú1.锦袍鱼袋。古代帝王常用作赏赐臣下的礼物。
罩儿 袍罩儿 páo zhào ér/er1. 套在袍子外面的大褂;罩袍。
袍表 páo biǎo1.锦袍的面料。
袍界 páo jiè1.指袍哥团体。
袍茧 páo jiǎn1.亦作"袍襺"。 2.袍和襺。亦泛指袍服。
袍领 páo lǐng1.袍子的领口。
袍段 páo duàn1.制袍用的料子。
袍铠 páo kǎi1.战袍与铠甲。
袍袄 páo ǎo1.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盛行于六朝,唐宋因之。 2.袍和袄。隋唐官定常服。
袍花 páo huā1.锦袍上的纹饰。
袍袴 páo kù1.即袍绔。 2.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袍带 páo dài1.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 2.泛指长袍衣带。
袍泽 páo zé/shì1.亦作"袍襗"。 2.战袍和衬衣。泽,通"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笺:"襗,亵衣,近污垢。"孔颖达疏:"襗是袍类,故《论语》注云:'亵衣,袍襗也。'"后遂称军队中同事为"袍泽"。
泽之谊 袍泽之谊 páo zé zhī yì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皮老 袍皮老 páo pí lǎo1.方言。对袍哥的蔑称。
袍绔 páo kù1.袍子和套裤。
袍子 páo zǐ1.有夹层的一种长衣。
袍襺 páo jiǎn1.见"袍茧"。
袍褂 páo guà1.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2.旧时男子所穿的长袍马褂。
笏登场 袍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褂党 袍褂党 páo guà dǎng1.指民国初年穿长袍马褂以示反对共和的豪绅阶层。
带丑 袍带丑 páo dài chǒu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龙﹑《斩黄袍》中的韩龙等。

袍的二字词语

袍的三字词语

罩儿 皮老 褂党 带丑

袍的四字成语

泽之谊 笏登场

其他字的组词

卫组词 底组词 押组词 诗组词 娜组词 葬组词 鼠组词 腺组词 敲组词 糊组词 鼉组词 糷组词 鿨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