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袄的拼音、解释、组词
袍袄的简介:
páo ǎo
1.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盛行于六朝,唐宋因之。 2.袍和袄。隋唐官定常服。
1.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盛行于六朝,唐宋因之。 2.袍和袄。隋唐官定常服。
- AI解释
《袍袄》词解
“袍袄”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服饰。具体来说:
-
袍:通常指长至脚踝或更长,可以开襟或者对襟的长衫。它是中国传统男性服装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尤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和官员之中,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地位。袍的设计较为宽松,穿脱方便。
-
袄:则是一种较轻薄、保暖性较好的上衣,通常在冬季或冷天穿着,覆盖在其他衣物之上。它的样式比较多样,既可以是单件的外衣也可以是夹层服装的一部分。在古代文献中,“袍”和“袄”的区分有时会根据季节和个人身份而有所不同。
造句
- 在古代宫廷里,文官们常常身穿黑色长袍,显得庄重而儒雅。
- 寒冷的冬天到了,老人家披上了一件厚实的棉袄,看起来更加温暖了。
- 穿着红色大袍的小男孩在新年游行中格外显眼。
- 她换上了新买的白色薄袄,穿上它,即便是在室内也能感受到清新的感觉。
- 他穿了一身灰色长袍,显得沉稳内敛,在书房里看起来更加儒雅。
请注意,现代汉语中的“袍”和“袄”的区分已经不那么严格,它们更多的是被用作服装名称的一部分。在古代文献中,“袍”与“袄”则具有更为明确的分类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