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服的拼音、解释、组词

袍服的简介:

páo fú/fù
1.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宽长并有绵絮夹里的衣服。后泛称宽长衣服为「袍服」。《红楼梦》第二五回:「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袍服》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服饰,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古代,袍服是官员和贵族阶层常穿的一种长衣,一般为上身对襟、下摆宽大的形式,用料讲究,绣有花纹或图案,反映了穿着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详细解释

  1. 样式特征:袍服通常是直领对襟的形式,前面开襟至胸部,可以系带。衣袖通常较宽松。
  2. 材质与装饰:根据穿着者的身份不同,袍服的面料和装饰也有所不同。高级官员或贵族使用的袍服可能采用丝织品并绣有精细图案;而低级官员或平民可能会使用较为普通的棉布或其他材料。
  3. 颜色象征:古代服饰的颜色也有严格规定。皇帝、皇后等皇室成员的服装色彩极为丰富且多为鲜亮,其他身份人员则有所限制。

造句

  1. 昔日,朝堂之上,文官们身着袍服,头戴乌纱帽,精神饱满地宣读圣旨。
  2. 在古代宫廷画中,皇帝和皇后常常身着华丽的袍服,彰显皇家威严与尊贵。
  3. 当时,许多官员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忠诚,总是精心选择最合适的袍服参加朝会。
  4. 这件精美的绸缎袍服,象征了穿着者身份的高贵和地位的重要性。
  5. 每逢重要节日庆典,满朝文武均着正装——即上好的袍服,以示对国家及君主的尊重。

分词解释

páo

1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