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泽的拼音、解释、组词
袍泽的简介:
páo zé/shì
1.亦作"袍襗"。 2.战袍和衬衣。泽,通"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笺:"襗,亵衣,近污垢。"孔颖达疏:"襗是袍类,故《论语》注云:'亵衣,袍襗也。'"后遂称军队中同事为"袍泽"。
1.亦作"袍襗"。 2.战袍和衬衣。泽,通"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笺:"襗,亵衣,近污垢。"孔颖达疏:"襗是袍类,故《论语》注云:'亵衣,袍襗也。'"后遂称军队中同事为"袍泽"。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衣服。今为军人互称,表示患难与共。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例】小李和我是军中袍泽,我们之间情同手足。
1. 袍,外衣;泽,通「????」,内衣。语本《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后遂用「同袍同泽」形容军人间休戚与共的友情;省为「袍泽」,作为军中同事的称呼。如:「袍泽之谊」、「袍泽故旧」。
《袍泽》一词源自古代中国,主要指共同经历过军队生活的战友,通常指的是在同一部队或同一次战役中并肩作战、穿同一类型军服的士兵。后来,“袍泽”这一词汇也被用于表示关系密切的朋友或是有着相似经历的人。
详细解释
- 起源: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长期共处和共同战斗的环境中,士兵们会穿着统一的军装(通常为长袍),在战场上并肩作战。
- 情感纽带:通过共同的经历、面对相同的挑战和危险,袍泽之间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友谊或同事关系。
- 现代用法:虽然“袍泽”一词现在常被用于军人群体中,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着相似经历或者共同目标的朋友、同事等。
造句
- 现在我们已经退休了,但想起过去一起作战的袍泽们,还是感慨万千。
- 在这场公益活动中,志愿者们就像是并肩作战的袍泽,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 我和他虽然是远房亲戚,但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就像亲密无间的袍泽一样,无话不谈。
- 作为曾经的袍泽,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即使分离多年,这份情谊仍然未曾改变。
- 在这次企业活动中,部门之间的员工如同袍泽一般,紧密合作,共同取得了成功。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