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襕的拼音、解释、组词
袍襕的简介:
páo lán
1.泛指袍服。襕,襕衫。
1.泛指袍服。襕,襕衫。
- AI解释
袍襕,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一个部分。它是穿着在长袍外面的一种半臂式短衣,在宋元时期尤为流行。
详细解释
- 结构与功能:袍襕通常设计为半臂样式,即只覆盖上身的下部和前胸区域,不完全遮住腰部以下的部分。它有独特的装饰性以及实用的功能。
- 材质:多由丝绸、棉布或麻织物制作而成,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也有着不同的材料选择,以彰显社会地位。
- 佩戴方式:一般作为袍服的外装,常在正式场合穿着,如官员的朝服或者文人的日常便服。
5个造句
- 在宋朝的宫廷宴会上,文武百官身着各式各样的袍襕,展现了不同官阶的风采。
- 纤细腰肢之下,一件绣花罗绮制的红袍襕映入眼帘,尽显女子端庄风范。
- 由于袍襕既便于活动又可以显示身份,因此它在宋元时期的民间也非常流行。
- 在古代剧目《包公案》中,包拯每次出巡都穿着黑底金纹的袍襕,令人印象深刻。
- 这位退休老教授常穿一件淡蓝色的袍襕,上面还点缀着云朵和龙图案,仿佛在时刻提醒他过去的荣光岁月。
分词解释
袍
páo
1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