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袍子的简介:

páo zǐ
1.有夹层的一种长衣。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国式的衣服。在古时长可至脚,内有铺著绵絮的夹里。现今款式多变化,亦泛指不衬绵絮的单袍。

1. 中国式衣服,男女适穿,在古时长可至脚,且内有铺著绵絮的夹里。现今款式多变化,亦泛指不衬绵絮的单袍。《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一生吃亏只在这鄙吝二字上头,无冬无夏,身上只著件搭连布的袍子。」

《袍子》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长衣。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袍”是一种常见的男性上衣形式,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有着不同的样式、材料以及穿着场合。

  1. 单层袍子:在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常穿的单层袍子多为布质或丝绸质地,颜色以素色居多。
  2. 马褂(马甲):这种袍子是清朝的一种常见服饰,特点是短而紧身,便于骑马和活动。

造句

  1. 在古代宫廷剧中,宫女们常常身着翠绿的单层袍子,在宫殿中行走。
  2. 清朝时期,官员们常穿黑色或蓝色的马褂参加重要会议。
  3. 为了庆祝端午节,老李特地缝制了一件黄色丝绸的袍子给孙子作为礼物。
  4. 这件袍子是明代风格的宽袍大袖长衫,穿着十分气派。
  5. 传统婚礼上,新郎会穿一件红色的大红袍子以示喜庆。

这些句子分别展示了“袍子”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场合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袍子”这个词现在较少单独使用,在具体的语境中更多的是指代古代服饰的具体类型或形式。

分词解释

páo

1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