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的组词
判常见的组词有:判正,判教,判施,判定,判滞,判涣,判辞,判文,判牍,判折,判若水火,判押,判却,判语,判明,判决性实验,判命,判若鸿沟,判处,判冥,判案,判若云泥,判若两途,判裂,判花,判别,判袂,判署,判书,判司
词语 | 解释 |
---|---|
判正 | 判正 pàn zhèng1.评定;评断。 |
判教 | 判教 pàn jiào/jiāo1.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
判施 | 判施 pàn shī1.分别施予。 |
判定 | 判定 pàn dìng1.裁定;断定。 |
判滞 | 判滞 pàn zhì1.犹言辨难解惑。 |
判涣 | 判涣 pàn huàn1.分散;散漫。 |
判辞 | 判辞 pàn cí1.本指判决书上的话。亦泛指断语;结论。 |
判文 | 判文 pàn wén1.即判决书。 |
判牍 | 判牍 pàn dú1.批阅公文。 |
判折 | 判折 pàn zhē/zhé/shé1.裁决。 |
判若水火 | 判若水火 pàn ruò shuǐ huǒ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判押 | 判押 pàn yā1.在公文上签字画押。 |
判却 | 判却 pàn què1.豁出;拼上。 |
判语 | 判语 pàn yǔ/yù1.犹今之判决书。 2.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 |
判明 | 判明 pàn míng1.辨别清楚。 |
判决性实验 | 判决性实验 pàn jué xìng shí yàn一般指能决定性地判决相互对立的两个假说或理论中的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的实验。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相互竞争的理论有相对的、暂时的、局部的判决作用,但是最终的、一劳永逸地宣布证实一个理论而否认另一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并不存在。 |
判命 | 判命 pàn mìng1.犹拼命。 |
判若鸿沟 | 判若鸿沟 pàn ruò hóng gōu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
判处 | 判处 pàn chǔ/chù1.谓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 |
判冥 | 判冥 pàn míng1.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
判案 | 判案 pàn àn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2.犹结论。 |
判若云泥 | 判若云泥 pàn ruò yún ní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
判若两途 | 判若两途 pàn ruò liǎng tú判:区别。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
判裂 | 判裂 pàn liè/liě1.割裂;分离。 |
判花 | 判花 pàn huā1.在文书上签花押。 2.指判词文书。 |
判别 | 判别 pàn bié1.根据不同点加以区分:辨别是非。 2.察觉出或辨别出容易与邻近或其他事物相混淆的某事物。 |
判袂 | 判袂 pàn mèi犹言分袂。离别;分手: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
判署 | 判署 pàn shǔ1.签字画押。 |
判书 | 判书 pàn shū1.契约;合同。 |
判司 | 判司 pàn sī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