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的组词
丝常见的组词有:丝溜溜,丝末,丝絮,丝织品,丝纶,丝析发解,丝毫不差,丝绣,丝条,丝妇,丝笼,丝分缕析,丝国,丝言,丝发,丝虫病,丝子,丝雨,丝麻,丝柳,丝禽,丝路,丝光,丝抹,丝桐,丝鞋,丝恩发怨,丝丝密密,丝肠,丝竹管弦
词语 | 解释 |
---|---|
丝溜溜 | 丝溜溜 sī liū/liù liū/liù1.方言。形容光滑。 |
丝末 | 丝末 sī mò1.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 |
丝絮 | 丝絮 sī xù1.即丝绵。 |
丝织品 | 丝织品 sī zhī/zhì pǐn1.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之物,如绸﹑缎等。亦指丝质衣物。 |
丝纶 | 丝纶 sī lún/guān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2.钓丝。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
丝析发解 | 丝析发解 sī xī fà jiě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 |
丝毫不差 | 丝毫不差 sī háo bù chà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
丝绣 | 丝绣 sī xiù1.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
丝条 | 丝条 sī tiáo/tiāo1.纤细的枝条。 |
丝妇 | 丝妇 sī fù1.治丝的妇女。 |
丝笼 | 丝笼 sī lóng/lǒng1.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2.指鸟笼。 |
丝分缕析 | 丝分缕析 sī fēn lǚ xī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同“丝分缕解”。 |
丝国 | 丝国 sī guó1.古代希腊和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 |
丝言 | 丝言 sī yán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
丝发 | 丝发 sī fā/fà1.如丝之发。 2.犹丝毫。形容细微。 3.指细微事物。 |
丝虫病 | 丝虫病 sī chóng bìng1.由丝虫寄生于人体组织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也叫血丝虫病。病原体是丝虫,形状像白丝线,由蚊子传染到人体内。症状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乳糜尿﹑精索结节和象皮肿等。预防在于灭蚊﹑防蚊和治疗病人以杜绝传染源。 |
丝子 | 丝子 sī zǐ1.蚕丝。 |
丝雨 | 丝雨 sī yǔ/yù1.像丝一样的细雨。 |
丝麻 | 丝麻 sī má1.丝与麻。 2.用以比喻头绪纷繁。 3.治丝绩麻。旧指女工之事。 |
丝柳 | 丝柳 sī liǔ1.细柔如丝的柳条。 |
丝禽 | 丝禽 sī qín1.鹭鸶的别名。 |
丝路 | 丝路 sī lù1.《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丝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 2.丝绸之路的省称。 |
丝光 | 丝光 sī guāng1.指光线。 2.丝的光泽。 3.通过化学作用使棉纱或棉织品增加光泽的处理过程。经过丝光处理的棉织品称丝光布﹑丝光毛巾等。 |
丝抹 | 丝抹 sī mǒ/mò/mā1.指弦乐器。后讹称"细末"。 |
丝桐 | 丝桐 sī tóng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
丝鞋 | 丝鞋 sī xié1.用丝绸制的鞋。 |
丝恩发怨 | 丝恩发怨 sī ēn fà yuàn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丝丝密密 | 丝丝密密 sī sī mì mì1.形容极其细密。 |
丝肠 | 丝肠 sī cháng1.指柔细的肠子。 |
丝竹管弦 | 丝竹管弦 sī zhú guǎn xián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