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丝纶的简介:

sī lún/guān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2.钓丝。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用以称帝王的诏旨。《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献纳枢机,丝纶允缉。」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

丝纶》这个词并非常见的汉语词汇,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笔误。在古代文献中,“丝纶”通常指的是皇帝的诏书或命令。这个词语源于古代对君王文书的比喻性描述。“丝”意为细长、精致,“纶”则有理、条文之意,在此语境下可以理解为精心编撰的文字,特别是指朝廷下达的法令或诏书。

详细解释

  • :形容帝王所用布帛上的纹饰细密精巧。
  • :本意是古代丝织物上绘制的图样,引申为法规、命令的意思。在这一语境下,指的是皇帝发布的政令或诏书。

丝纶”一词因此常被用来形容朝廷文件,尤其是皇帝的诏书或国家的重大决策。

造句

  1. 国家大事均需通过皇帝御批的《丝纶》来传达,确保全国上下行动一致。
  2. 这些年来的《丝纶》,无不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而制定的法令。
  3. 古代官员常常需要研读《丝纶》,以了解最新的政策动向和治国理念。
  4.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政策,《丝纶》必须明确且具有执行力度,不得含糊其辞。
  5. 在古代,起草和发布《丝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方向。

以上是对“丝纶”一词的解释及其造句。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