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鞭的拼音、解释、组词

丝鞭的简介:

sī biān
1.丝制的马鞭。 2.古代亦用作缔结婚姻的信物。 3.戏曲锣经。以鼓签连续急促地敲击单皮鼓,形成类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声。多用以衬托念白和身段动作。武戏里最紧凑的对打,或单人连续耍刀花﹑枪花﹑棍花时,往往停下锣钹等打击乐器,单用丝鞭衬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丝裹的软鞭,古代多用为缔结姻亲的聘物。《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七出》:「我与胜花小娘子登百尺采楼,你祇候状元来,教相公亲递丝鞭多少好。」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喒不接丝鞭,恁紧候归轩。」

丝鞭》作为一个词语,通常不是标准汉语词汇中的固定搭配或者成语。如果“丝鞭”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使用,可能指的是用丝绸制成的马鞭或象征性的道具,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

不过,如果假设这是一个比喻性表达,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解析其可能的含义:一般来说,“丝”是柔软、细腻的材质代表,而“鞭”则常常有引导、驱使的意思。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些含意,如轻柔的指引、微妙的影响等。

基于这样的理解,以下提供五个造句供参考:

  1. 老师的话语像丝鞭一样轻轻触碰着学生的心弦。
  2. 她的手势如同丝鞭挥舞,优雅地指挥着团队的方向。
  3. 在这场戏剧中,男主角用丝鞭象征性地引领女主角走向爱的彼岸。
  4. 他的话温柔而有力,就像丝绸制成的鞭子轻轻驱赶着我前进。
  5. 舞蹈演员手中的“丝鞭”轻盈舞动,仿佛在讲述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假设的解释创建的,并非《丝鞭》一词的实际定义或用法。如果有特定语境下的具体含义或其他信息,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以便更准确地解析和造句。

分词解释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biān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