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组词
皮常见的组词有:皮松肉紧,皮鞋,皮开肉绽,皮脂,皮夹,皮灯笼,皮条,皮相之谈,皮箧,皮掌,皮袍,皮服,皮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日休(约838-约883),皮弁服,皮剥所,皮笠,皮弁素绩,皮里春秋,皮干,皮綷,皮牙孜,皮币,皮帘,皮室军,皮舰,皮肤之见,皮鞘,皮屦
词语 | 解释 |
---|---|
皮松肉紧 | 皮松肉紧 pí sōng ròu jǐn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皮鞋 | 皮鞋 pí xié1.用皮革做的鞋。 |
皮开肉绽 | 皮开肉绽 pí kāi ròu zhàn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
皮脂 | 皮脂 pí zhī1. 由皮脂腺分泌的物质。 |
皮夹 | 皮夹 pí jiā1.各种可折叠的皮包、钱夹。 |
皮灯笼 | 皮灯笼 pí dēng lóng/lǒng1.皮做的灯笼。因光暗不明﹐喻指糊涂昏暗或糊涂昏暗之人。 |
皮条 | 皮条 pí tiáo/tiāo杂技节目。形成于清代。最初为用三根长竿搭成三角架,架端垂几根皮带,演员手握皮带腾身做各种惊险动作。后在舞台上表演,皮带从相应装置上垂下。今“绸吊”、“吊环”等高空杂技,即由此发展而成。 |
皮相之谈 | 皮相之谈 pí xiàng zhī tán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
皮箧 | 皮箧 pí qiè1.皮箱。 |
皮掌 | 皮掌 pí zhǎng1.钉在鞋底前后的皮。 |
皮袍 | 皮袍 pí páo1.毛皮制的长袍。 |
皮服 | 皮服 pí fú/fù1.皮衣。 |
皮筏 | 皮筏 pí fá亦称“浑脱”。用羊皮制成的充气的浮具。是黄河上游兰州、西宁一带的传统水运工具。将整张羊皮加工处理后缝制成袋,再充气成为皮囊,再以十几只或数百只皮囊纵横排列,上用坚硬木架绑扎而成。可载重数百千克至数十吨。轻便、不怕碰撞,适用于流急、礁多、滩浅的河道。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jiàng yān fù1.见"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皮日休(约838-约883) | 皮日休(约838-约883) pí rì xiū/xù (yuē/yāo 838-yuē/yāo 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襄阳(今属湖北)人。咸通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相传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兵败后,下落不明。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诗作继承新乐府传统,以《正乐府》最为有名。有《皮子文薮》。 |
皮弁服 | 皮弁服 pí biàn fú/fù1.古代天子视朝﹑诸侯告朔所著之衣﹐以白缯为之。也称"缟衣"。 |
皮剥所 | 皮剥所 pí bāo/bō suǒ1.宋代群牧司所属官署名。掌割剥死亡的马牛驴骡等。 |
皮笠 | 皮笠 pí lì1.古代革制的笠形帽。 |
皮弁素绩 | 皮弁素绩 pí biàn sù jī皮弁:古冠名,以白鹿皮制成;素绩:未染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鹿皮帽子,白色衣服。 |
皮里春秋 | 皮里春秋 pí lǐ chūn qiū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皮干 | 皮干 pí gān/gàn1.皮和骨。一说即皮革。 |
皮綷 | 皮綷 pí cuì1.皮绳。 |
皮牙孜 | 皮牙孜 pí yá zī1. 洋葱。 |
皮币 | 皮币 pí bì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2.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
皮帘 | 皮帘 pí lián1.古代用水牛皮制成的防御武器﹐作战时用以遮蔽城墙上的崩缺处。 |
皮室军 | 皮室军 pí shì jūn1.辽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皮室﹐契丹语"金刚"之意。 |
皮舰 | 皮舰 pí jiàn1.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
皮肤之见 | 皮肤之见 pí fū zhī jiàn比喻肤浅的见识。 |
皮鞘 | 皮鞘 pí qiào/shāo1.皮制的刀剑套。 |
皮屦 | 皮屦 pí jù1.古代以皮制作的鞋。供冬天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