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的组词

洛常见的组词有:洛闽,洛都,洛阳,洛薄,洛社,洛花,洛党,洛苑,洛下,洛宴,洛阳伽蓝记,洛滨笙,洛洛,洛川会议,洛荒,洛阳纸贵,洛阳生,洛克,洛桥,洛涘,洛诵,洛口仓,洛林,洛英,洛川,洛女,洛伯,洛泽,洛迦诺会议,洛学

词语 解释
洛闽 luò mǐn1.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建,因有此称。
洛都 luò dū/dōu1.即洛阳。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称。
洛阳 luò yáng1.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洛薄 luò báo/bó1.落魄。穷困失意。洛,通"落";薄,通"魄"。
洛社 luò shè1.宋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2.即洛阳耆英会。 3.洛阳社的简称。
洛花 luò huā1.洛阳花的省称。特指牡丹。
洛党 luò dǎng1.宋哲宗元佑年间,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朝臣三党之一,以程颐为首,主要成员有朱光庭﹑贾易等。因程颐是洛阳人,故称。
洛苑 luò yuàn1.见"洛阳苑"。
洛下 luò xià1.指洛阳城。 2.复姓。汉代有洛下闳。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洛宴 luò yàn1.指周公卜都洛邑,因流水以泛酒之事。
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luò yáng qié/jiā/gā lán jì历史地理著作。北魏杨之作。五卷。记洛阳佛寺园林兴废沿革,涉及大量历史事实,包括北魏政治兴衰及文人轶闻。文笔清丽秀逸,以散文为主,杂以骈俪。
滨笙 洛滨笙 luò bīn shēng1.亦作"洛宾笙"。 2.语出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洛洛 luò luò1.水或其他液体流下貌。
川会议 洛川会议 luò chuān huì yì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次会议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以及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可靠的政治思想基础。
洛荒 luò huāng1.狂言乱语。
阳纸贵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阳生 洛阳生 luò yáng shēng1.指汉贾谊。
洛克 luò kè(john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贸易和殖民事务大臣。论证了知识起源于感觉的学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一块白板,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泉源,以此反对天赋观念说。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力论》等。
洛桥 luò qiáo1.指洛阳市天津桥。桥在洛水上,故亦称"洛桥"。
洛涘 luò sì1.洛水边。
洛诵 luò sòng1.反复诵读。洛,通"络"。连络。
口仓 洛口仓 luò kǒu cāng1.古粮仓名。又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筑。故址在今河南省巩县东南。因地处旧洛水入黄河处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置洛口仓于此。
洛林 luò lín法国东北部的高原地区。面积2.35万平方千米。铁、煤资源丰富。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机械、化学、炼油等工业也很重要。
洛英 luò yīng1.洛阳耆英。
洛川 luò chuān1.洛水。即今河南省洛河。
洛女 luò nǚ/rǔ1.指洛水女神。
洛伯 luò bó/bǎi/bà1.洛国君长。
洛泽 luò zé/shì1.冰冻貌。
迦诺会议 洛迦诺会议 luò jiā nuò huì/kuài yì1925年在瑞士洛迦诺召开的国际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签订了最后议定书和七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内容包括: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法、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德国与比、波、法、捷分别签订条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法国与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互助条约。
洛学 luò xué1.指宋儒程颢﹑程颐的学说。因其是洛阳人,故名。

洛的二字词语

洛的三字词语

滨笙 阳生 口仓 如花 阳苑 阳桥 宾笙 阳市 阳田 阳花 阳铲 神珠 阳社 杉矶 阳才 生咏

洛的四字成语

川会议 阳纸贵 阳才子 伦兹力

其他字的组词

虽组词 娜组词 栓组词 聂组词 袒组词 断组词 晨组词 崎组词 滥组词 瘸组词 鸏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