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组词

炮常见的组词有:炮位,炮仗,炮烙(-luò),炮人,炮食,炮石,炮塔,炮燥,炮筒子,炮钎,炮舰,炮眼,炮帘,炮火连天,炮笼,炮竹,炮暑,炮子,炮子儿,炮长,炮云,炮熬,炮土之鼓,炮雷,炮台,炮头,炮击,炮竿,炮制,炮燖

词语 解释
炮位 páo/bāo/pào wèi1.火炮安放的位置。 2.爆破作业时,预定的爆炸位置。
炮仗 páo/bāo/pào zhàng即“爆竹”。
烙(-luò) 炮烙(-luò) páo luò1.也作“炮格”。相传是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热铜柱,令受刑者爬行其上,人堕入火炭中被烧死。 2.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3.古代烤肉用的铜格。 4.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炮人 páo/bāo/pào rén1.厨师。炮,通"庖"。
炮食 páo/bāo/pào shí1.烧烤食物。
炮石 páo/bāo/pào shí/dàn1.古代用炮抛射的石头。
炮塔 páo/bāo/pào tǎ1.火炮的装甲防护体。用来保护炮手和火炮。军舰主炮﹑坦克以及海岸炮等,均采用此种装置。一般有旋转式﹑固定式两种。形状有柱形﹑锥形﹑半球形等。
炮燥 páo/bāo/pào zào1.灼热。 2.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
筒子 炮筒子 pào tǒng zǐ比喻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急性人。
炮钎 páo/bāo/pào qiān1.即钎子。在岩石上钻凿孔眼的工具。
炮舰 páo/bāo/pào jiàn1.以火炮为主要装备的轻型军舰。主要用来保护沿海地区和近海交通线,轰击敌人海岸目标,掩护部队登陆等。
炮眼 páo/bāo/pào yǎn1.掩蔽工事的火炮射击口。 2.爆破前在岩石上凿的孔,用来装炸药。
炮帘 páo/bāo/pào lián1.亦作"礟帘"。 2.护炮的栅栏。
火连天 炮火连天 pào huǒ lián tiān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炮笼 páo/bāo/pào lóng/lǒng1.炮的障蔽物。
炮竹 páo/bāo/pào zhú1.即爆竹。
炮暑 páo/bāo/pào shǔ1.形容灼热。
炮子 páo/bāo/pào zǐ1.小的炮弹。 2.枪弹;枪子儿。
子儿 炮子儿 páo/bāo/pào zǐ ér/er1. [口]。
炮长 páo/bāo/pào cháng/zhǎng1. 负责一门或几门炮的下级军官。
炮云 páo/bāo/pào yún1.犹炮火。亦借指战祸。
炮熬 páo/bāo/pào āo/áo1.炮制煎熬。
土之鼓 炮土之鼓 páo/bāo/pào tǔ zhī gǔ1.瓦制的鼓。
炮雷 páo/bāo/pào léi1.巨大的炮声。
炮台 páo/bāo/pào tái/tāi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炮头 páo/bāo/pào tóu/tou1.旧指土匪队中掌管若干枪手的小头目。
炮击 páo/bāo/pào jī1.用炮火轰击。
竿 炮竿 páo/bāo/pào gān1.即爆竹,古代用以御敌。
炮制 páo zhì1.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有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副作用,便于贮藏和便于服用等。 2.指烹调。 3.处理,办理。 4.制服;医治。 5.泛指编造;制订。
炮燖 páo/bāo/pào xún1.烧炙。语出宋罗泌《路史.禅通纪.炎帝》:"﹝炎帝神农氏﹞修火之利,以炮以燖。"

炮的二字词语

竿

炮的三字词语

筒子 子儿 划子 打灯 车云

炮的四字成语

火连天 土之鼓 打灯儿 舰政策 凤烹龙 龙烹凤

其他字的组词

⼇组词 ⼫组词 ⽰组词 光组词 吁组词 音组词 赂组词 跺组词 䮸组词 鷸组词 靎组词 齈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