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组词

炮常见的组词有:炮子,炮土之鼓,炮车云,炮帘,炮车,炮格,炮塔,炮牺,炮豚,炮长,炮弹,炮船,炮口,炮筒子,炮暑,炮祭,炮架,炮场,炮熬,炮座,炮墩,炮胾,炮凤烹龙,炮炙,炮台,炮捻,炮火连天,炮舰政策,炮炼,炮划子

词语 解释
炮子 páo/bāo/pào zǐ1.小的炮弹。 2.枪弹;枪子儿。
土之鼓 炮土之鼓 páo/bāo/pào tǔ zhī gǔ1.瓦制的鼓。
车云 炮车云 páo/bāo/pào chē/jú yún1.一种预示暴风即将到来的云,即砧状积雨云。
炮帘 páo/bāo/pào lián1.亦作"礟帘"。 2.护炮的栅栏。
炮车 páo/bāo/pào chē/jú1.有车轮的炮架子。
炮格 páo/bāo/pào gé1.见"炮烙"。
炮塔 páo/bāo/pào tǎ1.火炮的装甲防护体。用来保护炮手和火炮。军舰主炮﹑坦克以及海岸炮等,均采用此种装置。一般有旋转式﹑固定式两种。形状有柱形﹑锥形﹑半球形等。
炮牺 páo/bāo/pào xī1.即伏牺。炮,通"庖"。
炮豚 páo/bāo/pào tún1.烤猪。古代八种珍食之一。
炮长 páo/bāo/pào cháng/zhǎng1. 负责一门或几门炮的下级军官。
炮弹 páo/bāo/pào dàn/tán火炮射击用的弹药。由弹丸和发射装药组成。主要可分为用以直接毁伤目标的主用弹,如爆破弹、穿甲弹、榴霰弹、破甲弹、燃烧弹等;利用特殊效应达到特定目的的特种弹,如照明弹、曳光弹等;用于训练、试验的辅助弹。
炮船 páo/bāo/pào chuán1.装有火炮的兵船。
炮口 páo/bāo/pào kǒu1. 大炮的射出口。
筒子 炮筒子 pào tǒng zǐ比喻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急性人。
炮暑 páo/bāo/pào shǔ1.形容灼热。
炮祭 páo/bāo/pào jì/zhài1.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炮架 páo/bāo/pào jià1.支炮的架子。
炮场 páo/bāo/pào cháng/chǎng1.用以演习发炮的广场。
炮熬 páo/bāo/pào āo/áo1.炮制煎熬。
炮座 páo/bāo/pào zuò1.亦作"炮坐"。 2.炮车。亦指炮的台座。
炮墩 páo/bāo/pào dūn1.亦作"礟墩"。 2.用沙袋和小船构成的简易炮台。
炮胾 páo/bāo/pào zì1.烤熟的肉块。
凤烹龙 炮凤烹龙 páo fèng pēng lóng炮:烧;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炮炙 páo/bāo/pào zhì1.烘烤;烧烤。 2.炮制(中药饮片)。
炮台 páo/bāo/pào tái/tāi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炮捻 páo/bāo/pào niǎn/niē1.引起炸药爆炸的导火线。
火连天 炮火连天 pào huǒ lián tiān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舰政策 炮舰政策 pào jiàn zhèng cè亦称“炮舰外交”。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以武力威胁来推行其政治目的的外交政策。产生于19世纪中叶。184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炮炼 páo/bāo/pào liàn1.用加热的方法把中药原料里的水分和杂质除去。
划子 炮划子 páo/bāo/pào huá/huà zǐ1.炮艇。

炮的二字词语

竿

炮的三字词语

车云 筒子 划子 子儿 打灯

炮的四字成语

土之鼓 凤烹龙 火连天 舰政策 龙烹凤 打灯儿

其他字的组词

勺组词 仍组词 ⽈组词 加组词 价组词 巷组词 砚组词 桐组词 欲组词 捶组词 樟组词 擅组词 齺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