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组词
四常见的组词有:四离五散,四分五裂,四泾,四白,四两红肉,四味木,四边形,四下,四涂,四化,四援,四威仪,四溢,四弦,四输,四国,四乳,四合院,四体,四隈,四书院,四表,四周,四节,四畔,四平,四路,四真,四则运算,四伏
词语 | 解释 |
---|---|
四离五散 | 四离五散 sì lí wǔ sàn表示不在一起,四散分离。 |
四分五裂 | 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四泾 | 四泾 sì jīng1.指江﹑河﹑淮﹑济四水。 |
四白 | 四白 sì bái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旧时相者认为人有此相则死于刀兵之灾;又以为妇人有此相则与人奸乱。汉王符《潜夫论.相列》:"《易》之《说卦》:巽,为人多白眼。相扬四白者,兵死。"汪继培劐笺引王先生云:"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相妇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见《唐书.方技.袁天纲传》。"又北周郎中裴珪妾赵氏目有四白,相者张璟藏劐谓其"终以奸废",后应验。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2.指商山四皓。 3.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 |
四两红肉 | 四两红肉 sì liǎng hóng/gōng ròu1.指心,良心。 |
四味木 | 四味木 sì wèi mù1.传说中的仙树。 |
四边形 | 四边形 sì biān xíng1.数学名词。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所围成的几何图形。 |
四下 | 四下 sì xià1.指四蹄。 2.四边低垂;四边低下。 3.四下里,四处。 |
四涂 | 四涂 sì tú1.四途。通向四方之路。 |
四化 | 四化 sì huà/huā“四个现代化”的简称。 |
四援 | 四援 sì yuán1.四邻的援助。 |
四威仪 | 四威仪 sì wēi yí1.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 |
四溢 | 四溢 sì yì1.指液体或气味从容器中溢出或漫延开来。如:酒香四溢。 |
四弦 | 四弦 sì xián1.指琵琶。因有四弦,故称。 |
四输 | 四输 sì shū1.见"四轮"。 |
四国 | 四国 sì guó日本第四大岛。连同附近所属小岛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北部沿岸是新兴的临海工业区。西北部柑橘产量和质量都居日本首位。 |
四乳 | 四乳 sì rǔ1.谓身上有四只乳房。古代传说周文王有四乳,迷信者附会为仁圣之相。 |
四合院 | 四合院 sì hé/gě yuàn汉、满等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北京等地。一种四面是屋子、中间是院子的住宅建筑形式。有大小之分。大四合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院落;小四合院只有一个院落。正房多为长辈居住,厢房为晚辈居住或用作书房、餐室,耳房多为仓库、厨房,外院多为佣人居住。 |
四体 | 四体 sì tǐ/tī/bèn1.四肢。 2.指整个身体,身躯。 3.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 4.指晋卫恒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恒传》。 5.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 6.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 7.集句诗的别称。 |
四隈 | 四隈 sì wēi1.四角。 |
四书院 | 四书院 sì shū yuàn1.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麓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
四表 | 四表 sì biǎo1.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 2.古代谶纬家谓地与星辰升降运行的终极之处。 |
四周 | 四周 sì zhōu1.周围。 |
四节 | 四节 sì jié1.指春﹑夏﹑秋﹑冬四季。 2.指四时的节日。 3.指兽类四肢的关节。 |
四畔 | 四畔 sì pàn1.四周。 |
四平 | 四平 sì píng1.四处平坦而无险阻。 2.指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 |
四路 | 四路 sì lù1.指军队进﹑退﹑左﹑右的运动路线。 2.四方道路。 3.引申指四方,各处。 |
四真 | 四真 sì zhēn1.四位真人。指庄子(南华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列子(冲虚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 2.指宋嘉佑时有声望的四个大臣。 |
四则运算 | 四则运算 sì zé yùn suàn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统称。在一个算式里,若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称为四则混合运算。在数、代数式和各种函数表达式之间都可进行四则运算,一般把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
四伏 | 四伏 sì fú1.到处潜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