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面楚歌的简介:

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四面都是楚国的歌谣。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2.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1>军壁2>垓下3>,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夜闻汉军5>四面皆楚歌6>,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解〕 (1) 项王:项籍(西元前232∼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2) 壁:驻扎。 (3) 垓下:汉代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汉高祖围项羽于此。垓,音ㄍㄞ。 (4) 数重:好几层。重,音ㄔㄨㄥˊ。 (5) 汉军:指刘邦的军队。 (6) 楚歌:楚国歌曲。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项羽军队成员均为楚人,四面包围的汉军唱著楚国的歌谣,让项羽误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连夜逃离垓下。

3. 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载: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双方为了争夺天下,一直相持不下。后来约定以鸿沟为界,以东为项羽所有;以西则归于刘邦。后来刘邦听从谋士张良和陈平的建议破坏约定,一方面率领军队攻打已经撤退的楚军,一方面联合其他将领的军队,将楚军重重包围在垓下。这时候的楚军不但士兵死伤惨重,粮食也快用尽。夜里,竟然从汉军阵营中传来楚地的歌谣,楚营士兵听到故乡的歌谣后,不禁想起因为连年南征北讨,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的故乡,而在营帐里的项羽,听到歌谣也吃惊地说:「难道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不然为什么汉军里的楚人会那么多!」自认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于是连夜带著士兵突围而去。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四面楚歌」,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1. 楚汉相争,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遂连夜奔逃。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危急无援,进退失据。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例】他债台高筑,已到了四面楚歌,无路可走的地步。

1. 楚汉相争,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遂连夜奔逃。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危急无援。《三国志.卷六二.吴书.胡综传》:「高祖诛项,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赠邵倅〉诗:「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砀天开五色云。」

《四面楚歌》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中,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困境或者敌人。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指项羽被汉军包围于垓下,处境十分危急。

详细解释: 1. 出处:“楚歌四面起”,这一句描述了项羽在垓下的情景。 2. 典故:项羽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中被刘邦所率领的军队包围,此时四周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曲,让原本是楚人统帅的项羽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后感到更加悲凉、绝望,最终不得不退至乌江自刎。 3. 引申义:后来,“四面楚歌”用来形容任何人在某个时刻或问题面前被多方围困、孤立无援的状态。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可能面临这样的困境。

以下是使用“四面楚歌”造的五个句子:

  1. 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员工们的士气低落,高层之间又发生了矛盾,这个局面简直就是典型的“四面楚歌”,让人非常焦虑。
  2. 在这次演讲中,小王面临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听众中有许多持不同观点的人在提问,他感到自己是在“四面楚歌”之中。
  3. 由于竞争对手的出现和市场的变化,我们现在的业务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四面楚歌”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4. 老师说:“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否则,就像在‘四面楚歌’中一样,只会越陷越深。”
  5. 小李最近工作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事,他真的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不知道如何是好。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四面楚歌”不仅被用来描述个人的困境或挑战,也可以用于团队乃至更广泛的社会情境中。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

chǔ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5 痛苦:苦~。痛~。凄~。酸~。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7 姓。

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