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方志的简介:

sì fāng zhì
1.《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氏﹞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

  • AI解释

四方志》,是中国古代地理类书籍的一种,主要记载了作者对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描述和记述。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本内容详尽、覆盖广泛区域的地理或游记书籍。

详细解释:

  1. 四方:在古代汉语中,“四”代表方向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而“方”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区域或者地方。因此,“四方志”指的是对东西南北四大区域的研究和记载。

  2. :在这里指的是记录或记述的意思。这种书籍通常包括地理描述、历史沿革、人文景观等内容。

  3. 四方志》这类书籍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国家疆域的认识以及探索精神,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地理变迁的重要资料之一。

造句:

  1. 古代学者编撰的《四方志》中详细记录了各地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
  2. 想要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四方志》是必读之书。
  3. 通过阅读《四方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旅行体验以及对不同地域的深刻洞察。
  4. 这位历史学家在研究明清时期的地理变迁时,参考了大量《四方志》资料。
  5. 为了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论文,他查阅了许多古代的《四方志》文献。

这些句子展示了“四方志”一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场景和用法。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