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镇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镇的简介:
sì zhèn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 AI解释
《四镇》,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四镇"一词常用来指代四个重要的军事驻地或统帅区域,特别是在清初平定三藩之乱时,“四镇”通常指的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和王聪儿这四位叛将及其所控制的地区。而在现代文学或者特定历史研究中,“四镇”也可能指其他相关概念。
以下是“四镇”的详细解释:
-
古代意义:在清朝初期,特别是平定三藩之乱期间,清廷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军事控制,在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湖南(吴三桂)和云南(王聪儿)设立了四个重要的驻军区或称镇。这四位将军被清政府封为王,同时又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因为他们在各自的管辖区域拥有巨大的权力。
-
现代意义: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研究或者文学作品中,“四镇”可能指的是其他具有类似历史背景或者是象征意义的军事、文化或地理概念。
接下来是五个使用“四镇”的造句:
-
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设立了广东、福建、湖南和云南四个重要驻军区域,史称“四镇”。
-
了解清初的“四镇”历史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局势至关重要。
-
在古代小说《鹿鼎记》中,作者金庸先生用“四镇”来指代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将领。
-
“四镇”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军事控制的加强。
-
学者们通过对“四镇”史料的研究,还原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和权力斗争。
分词解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镇
zhèn
1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2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3 安定:~静。~定。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 较大的集市:城~。村~。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8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9 时常:十年~相随。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