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战之地的简介:

sì zhàn zhī dì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无险可守,四面受敌的地方。后汉书˙卷七十˙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亦作四战之国。

1. 无险可守,四面受敌的地方。《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荀彧》:「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也作「四战之国」。

四战之地》并非一个标准词汇或成语,但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可以理解为一个四方形或者地理位置上处于四个重要战场交汇的地方。通常这种情况指的是在一个地方因为地理战略原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扩展到比喻意义上的“四面受敌”或“四边夹击”的情况。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这个词语描绘了一个地理位置上处于四个重要战场交汇的地方。
  2. 引申意义
  3. 在军事上,指战略位置极其关键,常常成为争夺的焦点。
  4. 在其他领域中可以理解为一个地方或项目同时面临四方面的挑战、竞争或者困境。

造句

  1. 这座城市作为交通枢纽,成了四战之地,各路商贾和军队纷纷在此交汇,贸易和战争频繁发生。
  2. 我们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来自四个方向的竞争压力,简直是陷入了四战之地的困境。
  3.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就几个关键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四战之地
  4. 小明的家庭作业总是被数学、英语、历史和科学这四大科目挤压得无处可逃,成了他的学习四战之地
  5. 项目团队面临来自客户需求、市场变化、技术挑战和内部管理四个方面的压力,工作环境简直像是四战之地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