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空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空的简介:
sì kōng/kòng/kǒng
1.四方的天空。 2.佛教谓无色界的四处,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四空天﹑四空处。
1.四方的天空。 2.佛教谓无色界的四处,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四空天﹑四空处。
- AI解释
在佛教术语中,“四空”通常指的是“四无色定”,是禅修达到的一种高深精神境界。这一概念主要源自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意为从“内身观想”进一步提升到更加高级的禅定状态。在这些状态中,修行者舍弃了有形物质的存在、空间、时间以及无限性的观念,进入一种超脱的状态。
四无色界定义
- 空无边处(虚空处):舍弃了具体物体的概念后,进一步舍弃“有限的空间”的概念。
- 识无边处:超越了实体空间的感知,进入了纯粹意识的层面,专注于一切知觉的存在,但仍意识到它的界限。
- 无所有处:完全舍去了意识存在与否的概念,进入一种空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特定形式或内容可被把握。
- 非想非非想处:这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状态,达到一种既不执著于任何想法又超越了纯空的境界。
造句
- 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时,许多修行者都会努力尝试进入四无色定中的第一级——空无边处。
- 经过长时间的冥想练习,他终于达到了识无边处,在那里,所有的物质概念都已消失。
- 来到非想非非想处意味着你已经超越了所有有形和无形的事物,达到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
- 通过持续不断地禅修实践,他们希望最终能够体验四无色定中的每一个层次。
- 在佛教冥想中,四无色定是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最高境界之一。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