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组词
兵常见的组词有:兵马司,兵谋,兵火,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兵书,兵戈,兵寇,兵源,兵具,兵连祸接,兵法,兵师,兵资,兵劫,兵要,兵主,兵油子,兵丁,兵官,兵挫地削,兵上神密,兵事,兵力,兵差,兵马俑,兵强则灭,兵气,兵工,兵勇将猛,兵兰
词语 | 解释 |
---|---|
兵马司 | 兵马司 bīng mǎ sī1.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沿设五城兵马司。清制同。 |
兵谋 | 兵谋 bīng móu1.军事计谋;用兵的谋略。 |
兵火 | 兵火 bīng huǒ指战争:家中藏书都毁于兵火|兵火连年,民不聊生。 |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兵书 | 兵书 bīng shū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
兵戈 | 兵戈 bīng gē①兵器。也指军队:兵戈既逼,虽悔何追。②指战争:欲兴兵戈,以诛暴楚。 |
兵寇 | 兵寇 bīng kòu1.敌兵或乱兵的侵扰。 2.乱兵和贼寇。 |
兵源 | 兵源 bīng yuán1.士兵的来源。 |
兵具 | 兵具 bīng jù1.谓军器﹐兵器。 |
兵连祸接 | 兵连祸接 bīng lián huò jiē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兵法 | 兵法 bīng fǎ中国古代指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治军理论等。研究兵法的学者称为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韩信等。论述兵法的著作称为兵书,故“兵法”一词往往与“兵书”通用。 |
兵师 | 兵师 bīng shī1.军队。 |
兵资 | 兵资 bīng zī1.指军需物资。 |
兵劫 | 兵劫 bīng jié1.战争的劫难。 |
兵要 | 兵要 bīng yào1.犹兵权。 2.用兵的要术。 |
兵主 | 兵主 bīng zhǔ1.谓军队的主帅。 2.战神。 |
兵油子 | 兵油子 bīng yóu zǐ1.在旧军队中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
兵丁 | 兵丁 bīng dīng1.原指服兵役的壮丁。后因以称士兵。 |
兵官 | 兵官 bīng guān1.军官。 |
兵挫地削 | 兵挫地削 bīng cuò dì xuē挫:失败;削:割。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
兵上神密 | 兵上神密 bīng shàng shén mì上:通“尚”,贵。用兵贵在神密。 |
兵事 | 兵事 bīng shì1.战事;战争。 |
兵力 | 兵力 bīng lì1.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 |
兵差 | 兵差 bīng chāi1.旧时地方上为军队提供劳役﹑供给等﹐谓之"兵差"。 |
兵马俑 | 兵马俑 bīng mǎ yǒng1.用泥土和木头制作的士兵和战马的全身塑像,作为随葬品列队排在墓穴里:特指在西安附近的秦始皇墓里出土的兵马俑。 |
兵强则灭 | 兵强则灭 bīng qiáng zé miè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
兵气 | 兵气 bīng qì1.战争的气氛。 2.士气。 |
兵工 | 兵工 bīng gōng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
兵勇将猛 | 兵勇将猛 bīng yǒng jiàng měng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
兵兰 | 兵兰 bīng lán1.亦作"兵阑"。亦作"兵栏"。 2.放置兵器的栏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