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的组词

柴常见的组词有:柴房,柴积,柴炭,柴粟,柴瓷,柴窑,柴扃,柴片,柴桌,柴路,柴桑,柴辑,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桑翁,柴燎告天,柴立,柴扒,柴草,柴城,柴池,柴堆,柴灶,柴车幅巾,柴市,柴虒,柴营,柴棘,柴桑主,柴荣(921-959),柴扉

词语 解释
柴房 chái fáng1.存放柴禾的屋子。
柴积 chái jī1.犹柴堆。
柴炭 chái tàn1.木炭。
柴粟 chái sù1.木柴和粟米。泛指必需的生活资料。
柴瓷 chái cí1.柴窑烧制的瓷器。
柴窑 chái yáo1.古代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指令建造,故名。当时称为御窑,到宋代始称柴窑。相传所烧瓷器,质地甚佳,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参阅明曹昭《格古要论·柴窑》﹑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柴窑》。
柴扃 chái jiōng1.犹柴门。亦以指贫寒的家园。
柴片 chái piàn1.指柴窑古瓷的散片。
柴桌 chái zhuō1.谓制作粗糙的桌子。
柴路 chái lù1.堵塞道路。
柴桑 chái sāng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柴辑 chái jí1.收集,辑录。如:《皖雅初集》署庐江陈诗鹤柴辑。
米油盐酱醋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 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旧指开门七件事,指必备的生活用品。
桑翁 柴桑翁 chái sāng wēng1.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 2.指晋刘遗民。
燎告天 柴燎告天 chái liáo gào tiān1.燔柴祭告上天。
柴立 chái lì1.如枯木般独立。参见"柴立其中央"。 2.瘦瘠貌。
柴扒 chái pá1.搂柴草的竹制器具。
柴草 chái cǎo1.用作燃料的树枝﹑小木和杂草等。亦指庄稼的茎﹑叶。
柴城 chái chéng1.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柴池 chái chí1.参差不齐。
柴堆 chái duī1.柴草堆。堆积在一起的柴。
柴灶 chái zào1.烧柴禾的锅灶。
车幅巾 柴车幅巾 chái chē fú jīn柴车:粗劣的车;幅巾:用一幅绢束头发。坐着柴车,不戴帽子,用绢束着头发。形容作风俭朴。
柴市 chái shì1.木柴交易处。 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
柴虒 chái tí1.参差不齐。
柴营 chái yíng1.营寨。
柴棘 chái jí1.荆棘。 2.比喻心计。 3.犹柴瘠。
桑主 柴桑主 chái sāng zhǔ1.《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潜在彭泽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陶潜。
荣(921-959) 柴荣(921-959) chái róng (921-959)即“后周世宗”。五代后周皇帝。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太祖郭威养子。公元954年继位后进行改革,修治黄河,安置大批流民回乡生产,又命大将赵匡胤整顿军队,裁汰老弱,提高战斗力。曾出兵收复被契丹占领的北方失地,向南攻占江淮间大片土地,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柴扉 chái fēi柴门,用树枝编扎成的门,比喻贫寒人家:日暮掩柴扉。

柴的二字词语

柴的三字词语

桑翁 桑主 册礼 市节 桑门 油机 火饭 火钱 桑令 桑伦

柴的四字成语

燎告天 车幅巾 天改物 虎肆虐 毁灭性 立不阿 天改玉 汝官哥 头脑殻 米油盐 米夫妻 毁骨立

其他字的组词

丆组词 ⼧组词 后组词 寺组词 虏组词 咽组词 绑组词 盹组词 框组词 涛组词 递组词 荸组词 辅组词 骑组词 喉组词 滩组词 攣组词 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