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的拼音、解释、组词

兵部的简介:

bīng bù
1.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隋唐时设立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之政。

《兵部》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在明朝以前,它归属于户部,从明代开始独立为六部之一(吏、户、礼、兵、刑、工),由兵部尚书主持,下辖五个司:吏司、兵司、户司、刑司和职方司,主要职责包括选拔军官、编制军队、采购军需物资等。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兵”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军事、武力相关联,“部”则是古代官僚机构的一个分支。
  • 主要职能:管理全国的军事行政事务,如军队调遣、训练、编制、兵器制造和储备等。
  • 重要性:自秦汉以来,兵部在国家治理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造句

  1. 明朝时,兵部尚书李良经常亲自前往边疆考察军情,确保边防稳固。
  2. 在古代中国,兵部是与国之安危息息相关的官署,其官员多为国家栋梁。
  3. 兵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国的军事战略规划,保障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4. 清朝末年,随着外国侵略者的不断逼近,兵部的压力日益增大,不得不调整军队结构以应对挑战。
  5. 古代中国的兵书《孙子兵法》与兵部的工作紧密相关,其理念影响了兵部的战略决策。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兵部”这一词语。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1 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编辑~。~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所~五十人。~下。~将。~属。~首。~落(luò)。4 安置安排:~署。5 量词:一~小说。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