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式体操的拼音、解释、组词

兵式体操的简介:

bīng shì tǐ cāo
1.旧指军训式的体育操练﹐包括器械操(如单杠﹑攀绳﹑登梯等项练习)﹑兵式教练(如步法﹑枪操﹑队列﹑军礼等)两部分。

  • AI解释

兵式体操》是中国旧时的一种军事体育训练方式,主要起源于清末时期。它结合了日本和欧洲的军事体操特点,是一种以增强军队成员体质、提高军事技能为目的的体操形式。这种体操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融合了一些战术动作训练。在当时,兵式体操是新军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详细解释: - 起源与背景:随着清末新政和新军改革的推行,为了提高军队成员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借鉴了日本军事体育训练的方法,引入了一种名为“兵式”的体操形式。 -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跑步、跳跃、举重、投掷等基础运动;还包括一些模仿实战动作和战术队形变换的练习。目的是通过全面的体能锻炼来提升军人的身体素质,并在日常训练中强化军事纪律性。 - 特点兵式体操强调团队协作与个人技能相结合,注重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不忽视力量的培养。

造句示例: 1. 这些年轻的士兵正在接受严格的兵式体操训练,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战斗力。 2. 在这次新军改革中,引入了日本式的兵式体操作为主要训练内容之一。 3.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当年的兵式体操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提高军事素质的有效方式。 4. 每天清晨,士兵们都会按时集合进行兵式体操,展示出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强烈的精神面貌。 5. 通过学习兵式体操,这些新兵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分词解释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shì

1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2 特定的规格:格~。程~。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cāo

1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2 控制、掌握:~舟。~纵。3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4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5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6 行为,品行:~行。~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