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端的拼音、解释、组词
兵端的简介:
bīng duān
1.导致战争的事端。
1.导致战争的事端。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战端,引起战争的开端。亦泛指战争。《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是时,刘知远为邺都留守,……亦劝晋主不可轻启兵端。」《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公若应之,是疲于奔命,而又结怨于人;若其不允,是弃亲而启兵端也。」
《兵端》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战争或军事行动开始,含有冲突、争斗的含义。其中,“兵”是指军队或者战争相关的武器装备;“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开端、起始。整体来看,《兵端》形象地描绘了战争或冲突爆发之初的状态。
详细解释
- 词源:“兵端”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献,但现代使用中更多是指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
- 用法与含义:在中文表达中,“兵端”常用于描述潜在的冲突或战争信号。它不仅限于军事范畴,有时也可以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竞争、争执开始。
造句
- 因为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议,近期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双方都表示做好了应对“兵端”的准备。
- 晚上的电视新闻报导指出,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两大石油生产国之间的合作出现了裂痕,“兵端”似乎不可避免。
-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中,双方都没想到“兵端”会来得如此之快。
- 为了预防战争的发生,两国代表进行了多次对话,希望能化解“兵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流血事件。
- 此次的贸易争端,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贸易战,“兵端”已经初现。
请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下,“兵端”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变化或具体化。
分词解释
兵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端
duān
1 正,不歪斜:~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2 正派,正直:~方。~直。~重(zhòng )。品行不~。3 事物的一头:~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4 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