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的组词
汉常见的组词有:汉阴,汉绪,汉风,汉帝,汉酺,汉胪,汉宫,汉贼不两立,汉阴老父,汉语大字典,汉节,汉土,汉纲,汉调二黄,汉书,汉将,汉腊,汉旅,汉军,汉宫妃,汉表,汉誓,汉科乌马山,汉元,汉史,汉缺,汉圣,汉学,汉祖,汉园集
词语 | 解释 |
---|---|
汉阴 | 汉阴 hàn yīn1.汉水南岸。 2.县名。在陕西省南部。后汉置汉阴县。 |
汉绪 | 汉绪 hàn xù1.汉代的业绩。 |
汉风 | 汉风 hàn fēng1.汉代民歌。 2.汉代的威风。 |
汉帝 | 汉帝 hàn dì1.汉朝皇帝。 2.指汉武帝。 3.指汉成帝。 |
汉酺 | 汉酺 hàn pú1.皇上赏赐给臣下的干肉,事始于汉,故称。 |
汉胪 | 汉胪 hàn lú1.《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
汉宫 | 汉宫 hàn gōng1.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
汉贼不两立 | 汉贼不两立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比喻有我无你。 |
汉阴老父 | 汉阴老父 hàn yīn lǎo fù/fǔ1.东汉隐者。不详姓名。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此翁独耕不辍。尚书郎张温异之,与之言。老父论古道今,历陈天子逸游之非。问其姓名,不告而去。参阅《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 |
汉语大字典 | 汉语大字典 hàn yǔ dà zì diǎn徐中舒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出版。八卷。共收汉字约五万六千个。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在单字楷书形体后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注音。少数单字下收有复词。 |
汉节 | 汉节 hàn jié1.汉天子所授予的符节。 2.指持节的使者。 |
汉土 | 汉土 hàn tǔ1.汉族地区。 2.指原属汉族人的土地。 |
汉纲 | 汉纲 hàn gāng1.汉代的纲纪。 |
汉调二黄 | 汉调二黄 hàn tiáo/diào èr huáng1.也称陕二黄﹑山二黄。戏曲剧种。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清道光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 |
汉书 | 汉书 hàn shū书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东汉班固著,部分内容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马续写成。全书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体例大致沿袭《史记》。记录了西汉一代的主要史事,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
汉将 | 汉将 hàn jiāng/jiàng1.汉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
汉腊 | 汉腊 hàn là/xī1.汉代祭祀名。各代名称不一,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故有此称。汉以戌日为腊,即农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见汉应劭《风俗通.祀典.腊》﹑《后汉书.陈宠传》。 |
汉旅 | 汉旅 hàn lǚ1.汉人军队。 |
汉军 | 汉军 hàn jūn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
汉宫妃 | 汉宫妃 hàn gōng fēi/pèi1.指汉代王昭君。 |
汉表 | 汉表 hàn biǎo1.犹天表,天外。 |
汉誓 | 汉誓 hàn shì1.《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 |
汉科乌马山 | 汉科乌马山 hàn kē wū mǎ shān西半球最高峰。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西部。山势雄伟高峻。海拔7010米,为安第斯山脉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 |
汉元 | 汉元 hàn yuán1.汉初。 |
汉史 | 汉史 hàn shǐ1.指《东观汉记》。亦泛指汉代史书。 |
汉缺 | 汉缺 hàn quē1.清时由汉人专任的官位。 |
汉圣 | 汉圣 hàn shèng1.指精通《汉书》的南朝梁刘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沛国刘显﹐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一说为显子臻。 |
汉学 | 汉学 hàn xué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
汉祖 | 汉祖 hàn zǔ1.即汉高祖刘邦。 |
汉园集 | 汉园集 hàn yuán jí诗集。1936年出版。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