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胪的拼音、解释、组词
汉胪的简介:
hàn lú
1.《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1.《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 AI解释
《汉胪》并非一个标准词汇或成语,可能存在误读或者理解上的偏差。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汉胪”可能是对“汉律”的误解或者是其他词形的误写。“汉律”,指的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法律条文和制度;而“胪”,通常单独使用时,并不是一个汉语中的常见词语。
不过,如果我们假设“汉胪”是想表达的是与汉朝法律相关的事物或角色,那么可以解释为可能是指在古代汉朝时期负责传达或公布法令的官员。类似的职务在其他历史时期也有所体现,比如“鼓吏”,即在重大典礼或宣读文告时敲击木鱼或其他乐器以引起注意的角色。
为了准确地提供信息和示例句,请允许我基于假设进行一些创造性的解释:
- 汉律执行者:负责将朝廷发布的法律条文公之于众。
- 官方传达员:在重要场合宣读诏书或法令的人士。
- 古代司法人员:负责维护法庭秩序,确保审判过程公开公正的角色。
基于此假设的解释,我尝试提供5个造句供您参考:
- 在汉朝时期,每当有新的律令颁布时,汉胪都会被派去各地传达。
- 虽然“汉胪”这个词汇不常见,但在历史小说中常用来描述那些负责宣读法令的角色。
- 汉胪不仅是朝廷的喉舌,更是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的重要人物。
- 每次国子监举行法律知识讲座时,总会有身穿古代官服、扮演汉胪角色的学生来模拟宣读法典。
-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司法程序,我决定深入研究相关历史记载和关于“汉胪”的描述。
如果您的疑问或需要的信息有误,请提供更准确的词汇或者上下文信息,以便于给出更精准的回答。
分词解释
汉
hàn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2 天河:银~。云~。气冲霄~。3 成年男人:~子。老~。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