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的组词

乌常见的组词有:乌孙,乌戏,乌弓,乌托邦,乌犍,乌白,乌有先生,乌犀,乌腻,乌纱,乌孙公主,乌头白,马生角,乌拉(wùla),乌鲗墨,乌剌赤,乌云,乌爹泥,乌轮,乌撒,乌衣之游,乌头,乌集之交,乌员,乌纱帢,乌金,乌瑞,乌爱,乌蛮髻,乌榄,乌呼

词语 解释
乌孙 wū sūn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兼作国名。初期游牧于祁连、敦煌一带。后西迁今伊犁河、天山之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后属西域都护。南北朝时南迁葱岭。其后渐与邻族融合。明清时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乌戏 wū xì/hū1.同"呜呼"。 2.叹词。
乌弓 wū gōng1.即乌号弓。
托邦 乌托邦 wū tuō bāng英国莫尔著。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写于1516年。“乌托邦”的原意为“乌有之乡”。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在这社会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人都从事劳动。后“乌托邦”也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乌犍 wū jiān/qián1.阉过的公牛,驯顺﹑强健﹑易御。常泛指耕牛。
乌白 wū bái1.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有先生 乌有先生 wū yǒu xiān shēng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乌犀 wū xī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 2.皂荚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乌腻 wū nì1.油污。因白饧糖能去油污,故以"乌腻"称白饧糖。
乌纱 wū shā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2.泛指官帽。 3.借指官位。 4.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孙公主 乌孙公主 wū sūn/xùn gōng zhǔ1.汉武帝实行和亲睦邻政策,遣江都王之女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王昆莫,世称乌孙公主。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2.黄鹄的别名。
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 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iǎo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拉(wùla) 乌拉(wùla) wū la1.指旧时西藏地区,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亦指这种服役者。 2.东北地区冬天穿的皮革制的鞋,里面垫有能保暖的乌拉草。
鲗墨 乌鲗墨 wū zéi mò1.乌贼鱼分泌的液汁,其黑如墨,以之书写,逾年自消,故以喻不足为据。
剌赤 乌剌赤 wū là/lá chì1.元时称驿站牧马者。也称"兀剌赤"。
乌云 wū yún1.黑云。 2.比喻险恶的形势。 3.比喻妇女的黑发。 4.清代称祭祀开始的仪式。
爹泥 乌爹泥 wū diē ní/nì1.药物名。以茶为原料制成。可敷治小儿诸疮。始制自东南亚国家,我国仿造后改名为"孩儿茶"。
乌轮 wū lún1.日轮,太阳。
乌撒 wū sā/sǎ1.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
衣之游 乌衣之游 wū yī zhī yóu指亲属间文酒赏会。
乌头 wū tóu/tou1.乌鸟的头。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集之交 乌集之交 wū jí zhī jiāo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乌员 wū yuán1.猫的别称。
纱帢 乌纱帢 wū shā qià1.即乌巾。
乌金 wū jīn1.铁的别称。 2.煤和木炭的别称。 3.墨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墨》。 4.猪的别称。
乌瑞 wū ruì1.指赤乌之瑞。相传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三足赤乌。见《尚书大传.大誓》。
乌爱 wū ài1.《尚书大传》卷二:"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后谓爱其人而推爱及其有关的人或物为"乌爱"。
蛮髻 乌蛮髻 wū mán jì1.古乌蛮族人的发式。
乌榄 wū lǎn1.橄榄的一种。仁肥大,有文。
乌呼 wū hū1.见"乌乎"。

乌的二字词语

乌的三字词语

托邦 鲗墨 剌赤 爹泥 纱帢 蛮髻 爨弄 洞洞 布帐 溜溜 拉圭 沉沉 漉秃 纱巾 衣巷 骊马 梢蛇 衣国 卢班 克兰 海市 头晕 程酒 丝阑 鹊歌

乌的四字成语

有先生 孙公主 衣之游 集之交 克兰人 焦巴弓 焉成马 衣门巷 里八糟 飞兔走 舅金奴 衣子弟 古斯传 合之众 七八糟 鸟私情 斯怀亚 天黑地 拉尔河

其他字的组词

拐组词 肯组词 徊组词 谈组词 贿组词 奢组词 锯组词 潮组词 瀑组词 囊组词 㶜组词 鱍组词 躧组词 㠨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