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子弟的拼音、解释、组词

乌衣子弟的简介:

wū yī zǐ dì
乌衣: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世家大族的子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七出:闹端阳,正纷纭,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难道是织女牵牛天汉津。亦称为乌衣郎。

1. 世家大族的子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闹端阳,正纷纭,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难道是织女牵牛天汉津。」也称为「乌衣郎」。

乌衣子弟》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其中“乌衣”特指南京秦淮河畔的一条著名古街——乌衣巷,“子弟”指的是当时这里的豪门贵族、名门望族的年轻成员。乌衣巷因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在此居住而闻名,这两个家族后来成为文人雅士和显贵家族的代名词。“乌衣子弟”也因此常用来形容那些出身于富贵家庭、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青年男子。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东晋时期是贵族王谢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这两个家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赫的社会地位而著称。

  • 象征意义:“乌衣子弟”不仅指代当时的豪门贵族的年轻成员,还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文化修养。

造句

  1. 尽管乌衣子弟们享受着当时最豪华的生活方式,但许多人最终因沉迷于奢侈而放弃了家族传统。

  2. 在现代语境中,“乌衣子弟”也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3. 乌衣子弟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古代,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提到他们,如李白《乌衣巷》一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

  4.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像东晋时期那样的家族体系,但“乌衣子弟”这个词汇仍然能激发人们对于传统豪门文化的兴趣和探讨。

  5. 在某些情况下,“乌衣子弟”的形象也可能被用作讽刺或批评的对象,指出他们可能缺乏实际的才能或创造力,只是继承了财富和地位。

分词解释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2 黑色的:~亮。~云。3 无,没有:化为~有。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5 同“ 呜 ”,呜乎。6 姓。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dì,tì,tuí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5 古同“第”,次序。6 古同“第”,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