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的拼音、解释、组词
乌头的简介:
wū tóu/tou
1.乌鸟的头。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1.乌鸟的头。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根部纺锤形,叶互生,深绿色,掌状深裂。顶生总状花序;萼片蓝紫色,顶萼片高盔形。蓇葖果三棱形。块根含乌头碱,可入药,但毒性强,过量能麻痺中枢神经,引起体温下降,心脏麻痺致死。亦称「草乌」、「乌药」,参见「草乌」条。
2. 乌鱼的别名。参见「乌鱼」条。
《乌头》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植物,主要指乌头科植物北乌头或川乌及其根部。在传统中医药学中,乌头被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等疾病,但因其具有强烈的毒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方法。
详细解释
- 别名:川乌头、乌喙
- 药用部位:主要指植物的块根。
- 药性:味辛;性热。有毒。
- 归经:心;肝;肾经。
- 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痛,四肢麻木不仁,关节肿大等症。
造句
-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需要谨慎地使用乌头这种药材来治疗风湿病患者。
- 医生告诫病人,未经专业指导不要擅自使用乌头类药物。
- 科研人员正研究如何有效降低乌头中的毒性成分,以提高其药用价值。
- 乌头虽然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但由于其毒性较大,现代临床应用已大大减少。
- 古代医书中记载了多种用乌头制作外敷膏剂的方法,用于治疗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请注意,由于乌头含有毒性成分,绝对不能自行尝试使用。以上内容仅为对《乌头》的介绍,并不意味着鼓励或推荐未经专业指导下的任何尝试。
分词解释
乌
wū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2 黑色的:~亮。~云。3 无,没有:化为~有。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5 同“ 呜 ”,呜乎。6 姓。
头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