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的组词

李常见的组词有:李郭仙舟,李杜,李家庄的变迁,李攀龙(1514-1570),李恂被,李猫,李下无蹊径,李衡奴,李广(?-前119),李瑛(1926- ),李成(919-967),李秀成(1823-1864),李逵,李斯狗枷,李叟,李阳,李邕(678-747),李法,李富春(1900-1975),李时珍(1518-1593),李宗仁(1891-1969),李公麟(1049-1106),李默然(1927- ),李公朴(1902-1946),李颀(690~751),李郭仙,李舜臣(1545-1598),李师师,李仙,李连杰(1963- )

词语 解释
郭仙舟 李郭仙舟 lǐ guō xiān zhōu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李杜 lǐ dù①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②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杜牧。
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lǐ jiā/gū/jie zhuāng de biàn qiān长篇小说。赵树理作。1946年发表。农民张铁锁不堪忍受地主李如珍的压迫到太原当了工人。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他参加了“牺盟会”。七七事变后,张铁锁组织李家庄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同汉奸李如珍坚决斗争。作品情节紧张曲折,富于传奇性。
攀龙(1514-1570) 李攀龙(1514-1570) lǐ pān lóng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恂被 李恂被 lǐ xún bèi1.《后汉书.李恂传》:"﹝李恂﹞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后常以"李恂被"称朴素的布被。
李猫 lǐ māo/máo1.唐李义府的外号。 2.唐李林甫的外号。 3.南唐李德来的外号。
下无蹊径 李下无蹊径 lǐ xià wú xī jìng蹊径:小路。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比喻诚实的人,心中没有伪诈。
衡奴 李衡奴 lǐ héng nú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广(?-前119) 李广(?-前119) lǐ guǎng/ān (?-qián 119)西汉大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武艺高超,善骑射。长期镇守北方边防,先后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用兵神速,作战勇敢,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因迷失路途受指责而自杀。
瑛(1926- ) 李瑛(1926- ) lǐ yīng (1926- )诗人。河北丰润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著有诗集《战场上的节日》、《静静的哨所》、《红柳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等。
成(919-967) 李成(919-967) lǐ chéng (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避乱迁居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精赋诗鼓琴弈棋。尤擅画山水,自成一家,用墨清淡,有惜墨如金之称,与关仝、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大流派。现存《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
秀成(1823-1864) 李秀成(1823-1864) lǐ xiù chéng (1823-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参与破江北、江南大营,封后军主将。后又与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封为忠王,攻克苏州、常州,并进军上海。1862年回援天京(今南京)。城陷后被俘,写有供词数万言(即《李秀成自述》)。后被杀害。
李逵 lǐ kuí《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来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斯狗枷 李斯狗枷 lǐ sī gǒu jiā1.秦李斯锁犬用过的枷。此为嘲笑滥收古董的趣语。
李叟 lǐ sǒu1.指老子李耳。
李阳 lǐ yáng1.晋王衍妻郭氏,贾后之亲,借势妄为,性贪戾,衍不能禁。时有京师大侠李阳,郭氏素惮之。衍因借口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方有所收敛。事见《晋书.王戎传》。后因以指悍妻所畏服的人。 2.晋李阳与石勒邻居,性猛好斗,早年为争麻池,曾与石勒迭相殴击。后石勒举事成,戏谓李阳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事见《晋书·石勒载记下》。后引以为斗殴的典实。
邕(678-747) 李邕(678-747) lǐ yōng (678-747)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工文,长于碑颂。善行书,笔力沉雄。有碑刻《麓山寺碑》等存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李法 lǐ fǎ1.上古关于征伐刑戮之事的书。李,通"理"。 2.泛指法律。
富春(1900-1975) 李富春(1900-1975) lǐ fù chūn (1900-197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长沙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人。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北伐战争。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代理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建国后,任重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
时珍(1518-1593) 李时珍(1518-1593) lǐ shí zhēn (1518-1593)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继承家学,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收集大量民间单方,系统地整理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医药学遗产。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宗仁(1891-1969) 李宗仁(1891-1969) lǐ zōng rén (1891-1969)广西临桂人。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桂军统领。先后参加护国、护法和粤桂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后,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1929年蒋桂战争中桂系失败后,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徐州会战,获台儿庄大捷。1948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次年1月任代总统,12月去美国。1965年7月回到北京,并发表声明,决心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公麟(1049-1106) 李公麟(1049-1106) lǐ gōng lín (1049-1106)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人。熙宁进士。官至朝奉郎。擅画鞍马人物,运笔流畅,好用线描,常不设色,人称“白描”。兼工山水。还长于行、楷书,有晋、宋书家之风。有《五马图》等存世。
默然(1927- ) 李默然(1927- ) lǐ mò rán (1927- )电影演员。原名绍诚,黑龙江阿城人。曾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院长。1962年从影,曾主演《甲午风云》、《兵临城下》、《花园街5号》等影片。
公朴(1902-1946) 李公朴(1902-1946) lǐ gōng pǔ(1902-1946)爱国民主人士。江苏武进人。1924年入沪江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暗杀。
颀(690~751) 李颀(690~751) lǐ qí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以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代表作有《古从军行》、《送陈章甫》等。有《李颀集》。
郭仙 李郭仙 lǐ guō xiān1.即李膺与郭泰。
舜臣(1545-1598) 李舜臣(1545-1598) lǐ shùn chén (1545-1598)朝鲜李朝爱国将领。在壬辰卫国战争中,创制新式战船--龟船,指挥水军多次打败日本侵略军。1598年与中国明朝水军配合,在露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使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他自己也在此战中殉国。
师师 李师师 lǐ shī shī1.宋代汴京名妓。相传其幼年曾为尼,俗称佛弟子为师,故名。名士周邦彦多与来往。宋徽宗曾微服屡访其居,后入宫封为瀛国夫人,靖康后流落南方。
李仙 lǐ xiān1.指汉李膺。 2.指道教传说中仙人李八百。
连杰(1963- ) 李连杰(1963- ) lǐ lián jié (1963- )武术运动员。辽宁沈阳人。1974年入北京武术队,技术全面,尤擅刀术、长拳及对练。曾多次获全国刀术、枪术、对练以及全能冠军。后从事武打影片创作及演出。1983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李的二字词语

李的三字词语

恂被 衡奴 郭仙 师师 后主 公佐 天王 郭舟 飞将 膺杯 膺客 可及 膺舟 书楼 伯元 膺仙 益疾 自成 轻车

李的四字成语

郭仙舟 斯狗枷 廷珪墨 郭同船 太白集 何王 杜韩柳 膺门馆 下无蹊 闻血案 白桃红

其他字的组词

⺃组词 ⼚组词 巾组词 刈组词 尖组词 庆组词 低组词 胡组词 益组词 铝组词 婿组词 福组词 腿组词 檐组词 䙰组词 壩组词 鸂组词 鼉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