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耳的简介:
lǐ ěr
1.虎的别称。
1.虎的别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供奉其为祖师爷。也称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
2. 老虎的别名。汉.扬雄《方言》卷八:「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
实际上,“李耳”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进行词义解释的词汇,因为“李耳”是两个独立的名字或姓氏。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李”是中国非常常见的姓氏之一,“耳”则单独来看是一个字,在古文中常指耳朵或者作为名字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哲学家老子——他通常被称为老聃或老聃子,他的道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李耳”在这里可能是指姓为李的人中传说中与老子相关联的一个名字,但实际上,“李耳”并不是一个通用的表达方式。
下面是五个以“李耳”作为特定名称(如指代老子)进行造句的例子:
- 李耳认为,万物皆由道生,故应遵循自然之道。
- 在修习道教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参阅《道德经》,而这本经典是由李耳所著。
- 虽然历史记载中未明确记载李耳的长相,但后世艺术家们创作了诸多关于这位伟大哲学家的形象。
- 通过学习李耳的思想,现代人仍然可以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指引。
- 李耳提出的无为而治理念,在当今社会也有其现实意义。
请注意,上述句子是基于老子及其思想进行的虚构性描述。在实际使用中,“李耳”更多地作为一个姓氏或名字出现,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历史讨论语境下指代老子。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耳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