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的组词
台常见的组词有:台笠,台湾山脉,台阶平,台室,台资,台南市,台宿,台启,台军,台庭,台槐,台阁体,台命,台衔,台盏,台观,台北,台狱,台湾海峡,台盞,台估,台照,台屏,台榭,台司,台严,台坐,台湾省,台傅,台岳
词语 | 解释 |
---|---|
台笠 | 台笠 tái/tāi lì1.指蓑衣和笠帽。 |
台湾山脉 | 台湾山脉 tái/tāi wān shān mài/mò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山脉的总称。自东向西有台东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和玉山山脉、阿里山脉四列。呈东北-西南走向。中央山脉为全岛脊梁,海拔超过3000米。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3997米)为全岛最高峰。 |
台阶平 | 台阶平 tái/tāi jiē píng1.三台星共六星,每台二星,成三阶。古人以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以"台阶平"指天下太平。 |
台室 | 台室 tái/tāi shì1.指王公重臣之位。 |
台资 | 台资 tái/tāi zī1.曾做台省或行台长官的资历。 |
台南市 | 台南市 tái/tāi nán/nā shì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纵贯铁路线上。是台湾最早兴起的城市。1945年设市。人口70.3万(1994年)。曾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台湾省南部重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古迹有延平郡王祠(郑成功庙)、台南孔庙、赤嵌楼和安平港古堡等。 |
台宿 | 台宿 tái/tāi sù/xiǔ/xiù1.三台星。 |
台启 | 台启 tái/tāi qǐ1. 敬请启封之意,写在信封上的敬语。 |
台军 | 台军 tái/tāi jūn1.六朝时对官军的称谓。 |
台庭 | 台庭 tái/tāi tíng1.指宰辅重臣之位。 |
台槐 | 台槐 tái/tāi huái1.即三公。古以三台星象征三公,周在外朝种槐树,以定三公之位,后因以"台槐"称宰辅之位。 |
台阁体 | 台阁体 tái/tāi gé tǐ/tī/bèn明初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因他们是官居宰辅的“台阁重臣”,故称“台阁体”。内容多歌功颂德,宣扬封建道德,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 |
台命 | 台命 tái/tāi mìng1.对对方嘱托的敬称。 |
台衔 | 台衔 tái/tāi xián1.对他人姓名与官衔的敬称。亦泛指姓名与官衔。 |
台盏 | 台盏 tái/tāi zhǎn1.亦作"台盞"。 2.有托的杯子。 |
台观 | 台观 tái/tāi guān/guàn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 2.特指道教的庙宇。 |
台北 | 台北 tái běi1.中国台湾省首府。位于台湾岛北端,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 233万。台湾省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
台狱 | 台狱 tái/tāi yù1.古时御史台所设的监狱。 |
台湾海峡 | 台湾海峡 tái wān hǎi xiá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福建和台湾间,分别以平潭岛到富贵角和东山岛到鹅銮鼻的连线为北界和南界。为东海的一部分,连接南海。最狭处130千米,大部分水深不到100米。中国沿海南北海上交通要冲。 |
台盞 | 台盞 tái/tāi zhǎn1.见"台盏"。 |
台估 | 台估 tái/tāi gū/gù1.抬高估价。 |
台照 | 台照 tái/tāi zhào1.请对方鉴察的敬语。多用于书信。 |
台屏 | 台屏 tái/tāi píng/bǐng1.敬辞。尊称对方(多指士大夫)的家。 |
台榭 | 台榭 tái/tāi xiè1.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
台司 | 台司 tái/tāi sī1.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
台严 | 台严 tái/tāi yán1.称呼对方的敬辞。 |
台坐 | 台坐 tái/tāi zuò1.见"台座"。 |
台湾省 | 台湾省 tái wān shěng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海和南海之间。省境由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075万(1992年)。少数民族有高山族。1887年置省。行政中心台北。主岛2/3为山地、丘陵,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高温多雨,属亚热带(南部为热带)湿润区。工业发达,纺织、电子和食品工业为支柱。主要农产有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台傅 | 台傅 tái/tāi fù1.指太傅。太傅为三公之一,故称。 |
台岳 | 台岳 tái/tāi yuè1.三公宰辅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