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逵负荆的简介:

lǐ kuí fù jīng
全名《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剧本。元代康进之作。坏人冒充梁山头领宋江强抢王林之女,李逵信以为真,大闹忠义堂。后弄清真相,李逵向宋江负荆请罪,并下山捉拿坏人。

  • AI解释

《李逵负荆》这个词语并不是标准的文学或历史术语,它似乎是对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一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或改编。在《水浒传》原著中并没有直接描述“李逵负荆”的场景。不过,“负荆”通常指主动背着荆条向人请罪、认错的行为,源自于古代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考虑到这一背景信息,我们可以推测“李逵负荆”可能是一个假想的情节,用来表达李逵(《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鲁直著称)在某个情节中主动承认错误或请求原谅的行为。然而,为了提供具体的解释和造句,我们假设这是一个艺术作品中的创新情节。

详细解释

  • 负荆:意为背着荆条,这是一种古代表示诚心认错的方式。
  • 李逵:《水浒传》中的人物,以粗犷豪爽、英勇无畏著称,但也有时表现出天真率直的一面。在“负荆”情节中,他可能因某些行为感到内疚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请求原谅。

造句

  1. 尽管李逵向来是个鲁莽汉子,但在某次误会后,他竟然负荆请罪,这真是让人意外。
  2. 李逵平时为人豪爽,这次却选择了负荆,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3. 在得知真相之后,李逵主动负荆请罪,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歉意和真挚悔改之意。
  4. 虽然李逵性情火爆,但这一次他却负荆请罪,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与大度。
  5. 李逵向来以勇猛见长,此次竟然愿意负荆请罪,这表明他不仅武艺高强,内心同样充满温情。

请注意,“李逵负荆”这一情节并非出自原著《水浒传》,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李逵性格特点的假设,并结合“负荆”一词的传统意义进行扩展。

分词解释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jīng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5 姓。